网络谜踪

悬疑片美国,俄罗斯2018

主演:约翰·赵,米切尔·拉,黛博拉·梅辛,约瑟夫·李,萨拉·米博·孙,亚历克丝·杰恩·高,刘玥辰,刘卡雅,多米尼克·霍夫曼,西尔维亚·米纳西安,梅丽莎·迪斯尼,康纳·麦克雷斯,科林·伍德尔,约瑟夫·约翰·谢尔勒,阿什丽·艾德纳,考特尼·劳伦·卡明斯,托马斯·巴布萨卡,朱莉·内桑森,罗伊·阿布拉姆森,盖奇·比尔托福,肖恩·奥布赖恩,瑞克·萨拉比亚,布拉德·阿布瑞尔,加布里埃尔·D·安吉尔

导演:阿尼什·查甘蒂

播放地址

 剧照

网络谜踪 剧照 NO.1网络谜踪 剧照 NO.2网络谜踪 剧照 NO.3网络谜踪 剧照 NO.4网络谜踪 剧照 NO.5网络谜踪 剧照 NO.6网络谜踪 剧照 NO.13网络谜踪 剧照 NO.14网络谜踪 剧照 NO.15网络谜踪 剧照 NO.16网络谜踪 剧照 NO.17网络谜踪 剧照 NO.18网络谜踪 剧照 NO.19网络谜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2 20:55

详细剧情

工程师大卫·金(约翰·赵 饰)一直引以为傲的16岁乖女玛戈特突然失踪。前来调查此案的警探怀疑女儿离家出走。不满这一结论的父亲为了寻找真相,独自展开调查。他打开了女儿的笔记本电脑,用社交软件开始寻找破案线索。大卫必须在女儿消失之前,沿着她在虚拟世界的足迹找到她…

 长篇影评

 1 ) 爱要怎么说出口,你爹心里贼难受。

看完这部电影,已经是半夜十二点了。

在吃掉两根旺仔碎冰冰之后,我内心翻涌的情绪才渐渐得以平息。

这是我女儿夏天最爱吃的零食之一,随着季节的变化,已经退出了她的零食排行榜。如今高居榜首的零食,是两块钱一板儿的伊利奶片(八片装)。

每次看见她蹦蹦跳跳的跑过来,笑着喊道:巴巴(爸爸),我会一把抱住她,然后高高举起,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个战士,手里拿着世界上最耀眼夺目的奖杯,所有的烦恼与压力顿时飞到九霄云外,那种富足感超越了马云,虽然好多人也叫他爸爸。

出于某些生活上的考量,我和妻子女儿两地分居,每月见面的机会不多。

我身为一个父亲的陪伴职能,大多数时间,是通过视频通话来实现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真正见到她的时候,除了欣喜之外,更多的是愧疚。

小宝今年两岁了,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一些简单的词组来表达她的诉求:“那皮二(奶片)”“包包(宝宝巴士儿歌)”“消消树(小小智慧树)”我大概能理解她之所以反复提及这几个词汇,是因为里面有入口即化的甜美,有悦耳动听的音符,有五彩斑斓的启蒙。

而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第一次让我觉得我们之间有着巨大的思维落差。

在偶然的一次视频通话时,小宝向我展示了她的新技能:打电话。

只见她用举起一个比她脑袋还大的收音机,不停的说着喂喂喂,在宝妈表示电话已经接通以后,发出:啊,啊,啊,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此处听不懂)的有趣对话,我和宝妈笑的前仰后合,始终搞不懂她为什么在接通电话的时候,要发出有趣的迷之三连啊,这个疑问一直困扰了我很久。

直到前两天,我带着小宝去坐超市外面的摇摇车,一首儿歌给了我答案: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学唱歌。

正午的阳光洒在她稚嫩的小脸蛋上,她的身体随着摇摇车的起伏轻轻晃动着。

我站在她的旁边,瞬间被一种巨大而难以言状的情绪吞没了,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那一刻我才后知后觉,想要了解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那么的难,而随着她的长大,这种难度会不断增加,甚至两个人的精神世界彻底失去联系。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长篇影评,没有系统学习过电影知识,只能是算是浅析吧。

在我印象中,一部好电影可能要具备两个因素:内容上能够引发屏幕外的深度思考,形式上能够带来新奇特的视听体验。重内容,比如《肖申克的救赎》,重形式,比如《罗拉快跑》,又或者二者同时兼具,比如这部《网络谜踪》。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影评,我将分为内容思考与形式思考两大板块来进行阐述。

内容思考

1.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性焦虑

影片中为数不多的父女亲密接触的画面

母亲带着玛戈练习钢琴

母亲带着玛戈做汤

父亲对女儿的生活圈子一无所知

在影片中, 导演利用玛戈的成长线作为指引,让父亲一点一点寻回与玛戈之间的心灵连接。

我不止一次思考,父女二人之间的隔阂,难道真的是从母亲去世之后才产生的吗?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通篇下来,父女同乐的场面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仅有一场父亲节献礼的戏份是有父女间明显的肢体接触的。其他时间,父亲所充当的更多是一种功能型角色,比如拍摄视频(纪录用途),比如为女儿提供学习基金(支付用途),比如提醒女儿倒垃圾(监督用途)。而功能型角色,是不具备参与性的,也就是说,在亲子间的交互体验上,是缺席的。

你当然可以说,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忙着工作,根本没时间陪孩子,但我认为这不是根本原因。

究其原因,是一句古话:“ 男大避母,女大避父

幼儿在两岁开始就已经初步具备了性别意识,这时父母就要开始有意避开肢体接触,例如亲吻,拥抱等直观表达,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不仅仅是拥抱,就连语言表达,也会慢慢消失,尤其是在东方国家更为明显,东方人的文化是含蓄的,内敛的,我们很少在生活中听见父母会直白的说:爸爸爱你,妈妈爱你。

而正是因为这样,母亲在玛戈的成长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玛戈所有的对外界的精神连接,都是经由母亲实现的,或者间接参与的,这一点,在父亲打开pam的账户时,也得到了证明。面对母亲精心整理的校园通讯录,他必须承认自己对玛戈的精神世界,几乎是一无所知。

孩子的精神世界,在同性别(女儿与母亲 儿子与父亲)之间,更易于传达,这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事实。

面对妻子的忌日,父亲的不安与焦虑溢于言表

2.单亲家庭所要面对的道德恐慌

离异家庭被单独标注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友情在同情面前被安排上了

玛戈每天独自就餐是谁的错?

溺爱往往源于亏欠

在影片中,涉案女警官曾经出现在玛戈母亲精心整理的通讯录里,并且特别标注:离异家庭。

“我听说他妈跟人跑了,好像是个小白脸”

“你看他内德行,蔫了吧唧的,跟他爸一样,怪不得他妈跟人跑了。”

“我他妈跟你开玩笑你听不出来?这么敏感,单亲家庭长大的啊?”

这个世界对于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恶意,没有一天减少过。

几乎我们每个人在上学期间,都曾经听说过关于某个单亲家庭孩子的风言风语,我们无法查证那些事情的真实性,但是由此产生的伤害,是真实存在的。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具备一定的性格缺陷,正如影片中玛戈经常独自一人就餐一样,他们不是天生就要特立独行,恰恰相反,他们的内心敏感,脆弱, 渴望关怀,却不善言辞。

女警一人抚养儿子所要面对的艰辛可想而知,忙碌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即使这样也无法掩饰心中的亏欠,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面对的,将会是无数的偏见与异样的目光。越是亏欠,就越是溺爱。

一会儿被称为怪胎,一会儿被叫做宝贝,人格的扭曲,似乎已成定局。

最可笑的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偏见产生,却无力让偏见消亡。

单亲家庭所要面对的道德风险是正常家庭的两倍

3.社交网络是否真的能够拉近距离

看着自己孤独的脸,只会更加孤独

社交软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射交软件”

小视频软件的兴起,正式掀起了娱乐至死的序幕

外面的世界可能没那么精彩

不管是晒出自我的 Instagram ,还是宅男圣地 Tumblr,总有一款社交软件适合虚荣的你。

打开相机,选好滤镜,摆好姿势,在按下一百二十五次快门之后,你终于拍出了一张心仪的照片。

注册账号,上传头像,在键盘上敲下昵称:“请叫我女王大人”

恭喜你,一个虚拟的自己诞生了,没有人关心你的兴趣爱好,没人在乎你的喜怒哀乐,大家只想看你的照片。

一个小时内,你收到了一百七十五个招呼和六十七个点赞。

这一切无关你是否优秀,只关系到你是否敢露,你露的越多,你的粉丝涨的越快。

清汤寡水的生活仿佛突然间沸腾了起来,本来空无一人的城市刹那间人潮汹涌,你仿佛成了女神。

名为“痴心阔少”的网友,邀请你去家里吃法国大餐,带蜡烛那种。

名为“寂寞平头哥”的网友,发来一张XXX照片,并表示自己神力无敌,一口气上二十八楼不喘气。

名为“海南彭于晏”的网友,向你发起了视频邀请,看着他帅气的头像,你似乎有点心动。

女性在新时代的社交软件上,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性别红利,同时也面临着无数的诱惑与套路。

而玛戈显然不是那种贪慕虚荣的女生,虽然她也渴望被关注,但绝不是来自视觉上的关注,而是心灵上的抚慰,她需要一个倾诉对象,来释放心里压抑的苦闷与悲伤。

除了炸鱼薯条,没有人知道玛戈的心事

然而正如动力火车在歌中唱到的那样:

我不过不过想,找个人讲讲话,世界这样的大,有人在吗,为何没回答。

最需要被关怀的人,恰恰正在社交平台上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寒冷。

他们可能没有华丽的外表,不会唱歌也不会喊麦,不会在明亮的健身房里表演后空翻,也没有钱为自己喜欢的主播送上一辆跑车。他们的存在感很低,低到如果不是自己的发小伪装成其他女人的账户发起聊天,自己可能永远也说不出心里的故事。

想到这里,你还确定社交软件在拉近彼此的距离吗?

在我看来,社交网络确实为一些身怀绝技或者能歌善舞的网友,提供了更大的曝光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品质,提早实现了阶层跨越。

而那些点赞的,刷礼物的,留言的网友们,依旧孤独。

形式思考

实际上,影片的呈现形式上,并不比同类型的《解除好友》高明多少,依旧是采用电脑桌面、摄像头、监控画面等媒体界面交互连接来完成剧情的起承转合。

但是十分有趣的是,冷冰冰的电脑界面却愣是拍出了温度,拍出了“演技”,这很难得。

耐人寻味的问题

玛戈在阳木中学毕业后,背景音乐逐渐变得伤感,随之而来的就是上方的画面:定格在Facebook的动态发送界面上。光标不断的闪烁,本以为她会说些什么,最后她什么也没说。就这样愣愣的对着电脑屏幕上的一句话发呆:你在想什么?这句话似乎是在问玛戈,同时也是在问观众:你们(猜她)在想什么?一种相顾无言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鼠标在删除键上停留了两秒

而当玛戈得知母亲病重无法回家的消息时,鼠标在删除条目的菜单上停留了足足两秒钟。

这两秒钟的停留,没有呐喊,没有哭诉,没有歇斯底里的表演与征服。

就是这样静静的,短暂的,转瞬即逝的停留,却营造出巨大的戏剧张力。

人物内心的失落,不安,挣扎,借由电脑界面上的一个细微的操作,显现的淋漓尽致。

此处我愿意送给鼠标一个奥斯卡最佳配角。

父亲的愤怒:此处省略一千字

带着质问语气的惊叹号

变成了陈述语气的句号。

最后全部删掉

而作为电影中最为难忘的段落之一,不得不提这段父亲发给玛戈的信息。

当父亲得知玛戈有可能翘课去登山的消息,怒不可遏的他在键盘上敲下了大段带有恐吓和质问语气的字眼,其中甚至还有脏话。

接着镜头一变,短暂的犹豫过后,父亲把惊叹号改成了句号。

接着镜头又一变,父亲删掉了原来的话,只说了句:有信号了就打给我。

寥寥几个镜头,人物内心的变化,父亲性格的塑造,全有了。

爱要怎么说出口?就是这么说的。

就是把千言万语嚼碎了往肚子里咽,最后轻描淡写的说上一句:早点回家。

反复拖拽的进度条,是父亲在打自己的脸

而另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场景,发生在妻子的忌日。

那一天父亲蹑手蹑脚的走进房间,犹犹豫豫的问玛戈:要不要一起看美国好声音?

玛戈的脸上略过一丝失望,随后强颜欢笑的随声附和着。

父亲小心翼翼的关上房门走了,只留下玛戈一个人对着镜头苦笑。

那笑容就像在说:你看,我就知道的,他不会提那件事的。

父亲反复的拖拽进度条,不断的重复观看玛戈脸上的苦笑。

他究竟为什么这么做,我们都心知肚明。

每拖拽一次进度条,就是打在自己脸上一个响亮的耳光。

每拖拽一次进度条,就是落在电脑桌上一滴滚烫的热泪。

此时此刻,画面中明明没有声响,我们却听见了心碎的声音。

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极致的表达,我彻底被征服了。


身为一个父亲,看了一场关于救赎的电影,却仿佛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狂风过后,耳畔只留下一个久久不散的回响:面对子女,我们究竟该如何表达爱?

走在街上,似乎到处都有爱的痕迹:爱辣啵啵鱼,大城小爱私人影吧,爱上双皮奶。。。

这些爱,恐怕是留给爱花钱的人的。

而我们想表达的爱,想给孩子们的爱,或许永远也说不出口。

只能等到孩子长大了,在登上火车之前,把爱藏在我步履蹒跚买来的桔子里了。

 2 ) 女警官的名字Rosemary Vick的由来

根据网友S在Reddit上的解释:

女警官Rosemary Vick前半部分Rosemary来自于电影“Rosemary's Baby”,即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魔鬼圣婴》,戏中名叫Rosemary的女人产下了一个“邪恶”的孩子。而本剧中警官Rosemary的儿子应对自己的恶行负责。

后半部分Vick则是来源于“Vick Mackey”,美剧“Shield”(《盾牌》)中舞弊的警察角色。

当然有网友觉得网友S的解释比较牵强,警官儿子的行为谈不上邪恶,而且Vick这个角色不太有名。

但网友S其实是编剧Sev Ohanian,那还扯啥了。

编剧在社交网站玩的飞起,也算是一种坚守。

 3 ) 《网络谜踪》,今年必看的悬疑惊悚感人亲情电影

这部电影如果有汁源之后,一定会引起大波澜,《网络谜踪》一定是今年必看的电影,新颖的镜头语言,环环相扣的悬疑剧情,感人至深的人物关系,再来是帅约翰赵的颜值和演技,这部电影大聪安利定了。

今天《网络谜踪》分两点来分析,一个戏外,一个戏内。

在戏外,《网络谜踪》是制片人Sev Ohanian 和导演 Aneesh Chaganty共同完成的一部极小成本电影,并且这是他们在读书时候就开始制作的学生作品。

《网络谜踪》原本只是一部毕业作品,极小范围上映,但影片参加完圣丹斯电影节(一个让独立导演进入主流好莱坞商业跳板的电影节),斩获了“下一代观众奖”和“阿尔弗雷德.斯隆长片”两项大奖,这引起索尼旗下的幕宝公司买下版权,进行全球宣发。

《网络谜踪》当初拍摄只用了13天,2个礼拜都不到,而且全部只用了5位有名字的演员,可以说,这绝对就是约翰赵的独角戏了。

制片和导演当初原本想要拍摄一部有植入的商业短片,拍完拿到投资人的钱就走人,但最后投资人听完他们的故事,拍板子说干嘛不直接拍一部长片呢!

制片和导演听完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他们看到投资人给的资金后笑而不语,但又无法拒绝拍长片的诱惑,于是就有了故事非常好,同时也看得出成本有限但很惊艳的《网络谜踪》。

《网络谜踪》除了拍摄仅有13天,最重要是它的呈现方式,整部影片只用各种电子屏幕来显示,这样看起来很前卫,但是对于我们如今移动互联网屏幕时代,可以说是十分亲切了,毫无违和感。

光用这样的方式去呈现一部电影,这俩哥们就用了3年的时间去做剪辑处理,心疼这2位剪辑师3秒钟。

这也让主角帅赵第一次面临表演上的挑战,因为他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对着空气在表演,没办法和其他演员有互动。

而且为了让演员更好理解这部电影,当然也让投资人花更多钱去买为这部电影买单,导演先自己自导自演这个故事。

导演自己演男主,演女儿,演警察,演路人,到网上扒各种素材,然后自己剪辑出一个长达90分钟的内部版本,供投资人和演员观看,已达到拍摄时候最佳效果。

这样的操作,和之前韩延《动物世界》把动作戏份用乐高小人拍出来让投资人掏钱,有异曲同工之意。

而且《网络谜踪》更极端的是把整部影片剧情都制作完,也算是很大胆的尝试,因为如果投资人看了内部版没兴趣,可能就会导致影片真正拍摄的流产,得不偿失。

无独有偶,前几天大聪看的《解除好友2:暗网》,一样采用了电子屏幕贯穿始终的呈现方式。

这让大聪想起前些年伪纪录片拍摄方式风靡的时候,有讨论度很高的《科洛弗档案》,《鬼影实录》系列,国内去年还有一部《中邪》等等。

而今年,连续两部以电子屏幕作为镜头语言,去除传统电影分镜头的结构,给观众一个全新又熟悉的屏幕视角,可以说真的很新鲜了。

这也让大聪看到电影如何表达故事的多种可能性,也从《网络谜踪》看到了实验性的成功,用导演的话来说:

——“这部电影的表现形式之所以不违和,是因为现代人都有手机电脑,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对于这些不是电影媒介但我们每天接触的电子屏,让它们成为电影的最佳素材。”——

聊完戏外,我们来看戏内。

《网络谜踪》讲述的是约翰赵饰演的父亲,在某日发现17岁女儿突然失踪,于是配合警方开始找寻失踪的女儿,在寻找的过程中,父亲通过打开女儿的社交网络,渐渐发现女儿的日常,开始真正去了解女儿的生活。

故事类型是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结构,剧情真相像洋葱一层层剥开,故事反套路反高潮反转玩得666,难怪影片之前小规模上映时,口碑能炸裂。

目前影片全面上映之后,烂番茄依然保持93%的新鲜度,IMDB7.9,最严格的Metascore也有71,豆瓣目前高达9.1

其实精彩好看的悬疑片不在少数,但大聪觉得《网络谜踪》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影片在悬疑的主线上,很好的建立起父女之间的感情,有几处情感的泪点很好被导演把握住,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影片节奏下,还能让观众敞开心扉去和角色之间产生共鸣。

最后影片的主题也很明确,寻找失踪女儿的悬疑线只是影片的一个钩子,真正的让影片升华的是父亲以爱之名对寻找女儿的不懈努力,以及父女之间的重新审视与和解。

《网络谜踪》给观众抛出一个亲情之间的深思讨论,那就是为人父母自认为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往往误会最深的,就是亲情之间的代沟。

影片通过一个强烈的失踪案戏剧冲突,还有新颖的拍摄手法去阐述故事,但最终在故事的编织上,依然回归传统能激发观众情绪的原始性。

所以说,电影的故事编织,不管外在的表达多么试验性,最终还是通过人们最原始的情绪去直击人心,故事说得好,大家都会买单的。

说完《网络谜踪》所有的好,影片也有让大聪觉得遗憾的地方。

比如影片全程用电子屏幕虽有创意,但有几处还是让人更愿意看到发生的事件,如驱车去找女儿的路上,用Google地图做显示,还有看着Facebook好友名单一个个打电话只有人声没有角色表演,从而导致影片其实只有声音没有画面节奏。

通篇使用电子屏幕,就像一部电影从头到尾使用一镜到底,或者一直使用摄影机伪记录形式拍摄,这些实验性的表现形式,随着片长的推进,必然会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

不过《网络谜踪》在导演的努力下,已经把电子屏幕运用到极致了,从网络视频到直播,从电视新闻到针孔摄像,从电脑email短信到视频聊天无所不用,这比同时间上映的《解除好友2:暗网》想到的电子屏幕多得多。

如今《网络谜踪》虽然全球上映,但影片依然属于独立电影等级,上映规模有限,国内的小伙伴,估计要等汁源才能看到,但到时千万别错过,这样反传统又好看的电影不是每年都有而且能好看的。

今天就先到这吧,大聪要去二刷了。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4 ) 《网络谜踪》有哪些精彩的细节和伏笔?

注意,我这篇回答会牵涉到剧透。

开始前插播一个刚发现的,和剧情无关。 去翻了Margot的饰演者Michelle La的ins,原来她已经结婚了呀。看起来像十几岁呢哈哈。

重点翻译下:我在LA长大,我学的是生物化学,曾经作为一个科学家给政府工作。已婚,团购了表演课学了一年,离职,开始演艺生涯,我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人生真的不可预测。

这样再看她在电影里的打扮,跟我当时得知《我不是药神》里黄毛演员已经30多岁的心情一模一样。

接下来是正文了,这是分割线。

我主要分享一些聊天记录所暗藏的细节。

去quora看了下外国网友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他们发现了一个我们不容易发现的细节。

PS:直接把他回答的截图发上来,这个操作应该合规吧....

注意看这张合照后方的标语

以下内容我是对Quora上Sade Glo回答节选部分的翻译:

在电影最开头,我们看到Margot高中第一天和爸爸的合照,在他们后方,你可以看到学校的标语“Home of the Catfish” 在电影的结尾,我们得知:Margot被catfished了

这个Catfish有鲶鱼的意思,也指代那些在网上使用假身份行骗的人。

Home of the Catfish 鲶鱼之家?还是骗子之家?

结果却是Margot被这样的人给骗了。


10月30日我的知乎更新,对原答案也做了一些增补。

1、第一次作答时,对于margot聊天记录里的Det.Poscone一头雾水,后来发现了:Det.Poscone应该就是继Vick警探被捕后负责这个Case的警探。

David的电脑界面截图,17年6月份,也就是距离5月11日过去了半个多月

通过视频旁露出的邮箱界面可以看到P警探给David邮箱发了这个视频,大致意思就是凶杀组提供vick的认罪视频给了警探,然后David签了保密协议后得到了这份视频,这个应该是作为David起诉的材料了。(有些是自己猜的,也许有误)

结尾处Margot电脑聊天记录截图

P警探和M妹应该也是时常联系吧,19年也在询问M妹一切是否都好。

David打开Pam的邮箱界面截图

2、Pam妈妈和Issac妈妈的关系非常好。

Pam去世后Issac妈还十分同情父女,让儿子多和M妹一起玩,也会第一时间给David发慰问邮件。

上图是妈妈Pam邮箱里的一些邮件,这个Blankensmith就是Issac家的姓氏了,这个发件人也是他妈妈,在问Pam要不要一起报普拉提的课程,应该是以前生活里会一起做运动的朋友了。

Margot注册脸书的截图

3、Margot是2001年4月13日的生日,也等于说最后结尾19年,她刚刚满了18岁。生日第二天Toyota就通知M妹可以提车啦。

结尾处Margot电脑里聊天记录截图 your car is ready to be picked up.

4、M妹和生物小组Abby是小学同学,Abby很早熟,小学4年级就已经可以和同学“科普”如何生小孩了。

Margot 小学四年级 和同学在实时聊天室里的聊天记录截图


10月29日我的知乎更新

David同事的设定,电影里和David交际最多的同事叫Michael。

Michael就是这个左上框里的Mike

David边和弟弟聊天,边给他找食谱,电脑界面闪过的和Michael的聊天记录

看到这个和Michael的聊天界面,得知Michael已婚,同性婚姻。

Michael看到新闻后给David发的慰问邮件也是“David,我和我的丈夫...”

Vick警探公众发布结果后David打开邮件,Michael发来的慰问信


以下是原答案:

针对结尾的几处细节

刚刚一口气看完,结尾很喜欢,于是仔细看了父女俩的对话。

Margot和爸爸的聊天记录截图

仔细看了结尾父女俩的对话。

1、时间线是19年的4月,也就是将近两年后。(有可能有偏差,我是看到和钢琴老师最后聊天是在4月)

2、Margot在申请大学的钢琴专业。

3、父女之间不用说,关系肯定比以前要亲近很多了,那句mom would be too让我瞬间泪目。

4、分享几个我仔细看才感受到的小细节:

Margot重新捡起了钢琴,David一如既往还是把钱放在台子上,然后会开玩笑“别忘了拿,我把Shahinian老师的电话设置成了快速拨号哦”,然后Margot哈哈哈说之前从没听过这个笑话,表示老爸你很会玩梗嘛哈哈(老爸可爱

喜欢这样的互动~

我特别喜欢这个打字中的细节,特别真实,而且就仿佛David当时的样子就在我脑海里,谢谢苹果电脑的精湛演技XD

再说说这几个对话框

除了和爸爸的,第二个就是Isaac的,那个Margot小时最好的朋友,失踪后爸爸追问过的但说其实不是很熟,和她玩有原因是因为他的妈妈很同情他们的那个男孩子Isaac(好长前缀哈哈,看来两年后了关系还是很不错哦~~,约了周末见面。

还是和Peter叔叔关系很好,约了明天见~

那个趁火打劫蹭热度演技一流的生物小组爱逼Abby同学,两年了还在约Margot,M妹昨日回绝了她:“爱逼,我不想和你玩。”(给M妹点赞

然后就是S老师,没有头像,哈哈,在问老师她的推荐信是不是OK,M妹应该是继续向S老师学弹琴,肯定是S老师的得意门生吧,S老师应该帮她写了推荐信之类的给大学吧~(不太清楚国外推荐信的程序,但差不多应该是这样吧,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哈~

那个DET POSCONE暂时还没搞懂是啥。(这条已更新,也谢谢@千堆雪 @Elaine的分享^^)

然后那个Derek(就下巴打断的那个)看来也是和M有联系(也许一直都是骚扰?),肯定是说了很不好的话,M叫他闭嘴。(看D的ins名称后缀是6969就可以猜到这小男孩满脑子是啥了。

另外说到这个Derek Ellis,应该是他的妈妈Evelyn Ellis吧,有给David在第一时间发送了慰问邮件,第一句就是“all things aside....其他的先不说,请节哀顺变吧”——这之类的意思。怎么去理解这个家长的态度,大家的想法应该会有些不同。

最后一个就是TOYATA啦 小妹妹要有新车啦。


最后再附上这个图

这张温馨的合照是M妹回到学校照的~19年在申请学校,但是我看之前爱逼在17年事发后和爸爸视频说她想明年进伯克利,估计M妹妹重读了一年?(或者是其他情况

 5 ) 桌面电影:对镜头语言和行业生态的一次革新

你永远想象不到,技术的进步会让电影变得多么新奇。

2018年,国外上映了好几部用电脑+手机桌面素材拼成的电影,比如以暗网为噱头的《解除好友2》,讲述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的《网诱惊魂》,以及主打人肉搜索的《网络谜踪》。

这类电影多为惊悚、悬疑题材,影片镜头全都是电脑、手机的截屏视频,不仅形式新颖,也很有带入感,尤其当观众用电脑全屏观看的时候,仿佛就在看自己的电脑桌面。

《网络谜踪》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xp桌面

在这类影片中,角色的交流都是通过打字和视频聊天体现的,人物动作也都是以操作电脑、浏览网页为主。影片通过这些动作,来体现网络犯罪、人肉搜索的惊心动魄。

这种“桌面电影”形式新颖,颠覆了人们对电影的常规认识,甚至有人评价说:这种电影形式重新解读了镜头语言。

举个例子,通常的电影中,要想表达角色的内心波动,低级一点的方法是通过旁白,高级一点的方法是通过演员的表演。

而“桌面电影”就不一样了,它可以让角色在聊天窗口打一段文字,犹豫再三后又全部删掉,这样角色欲言又止的内心独白就全都展现给观众了。

其实,这些另类的拍摄方式在惊悚悬疑片里非常多见,早在2014年的《巢穴》、《弹窗惊魂》、《解除好友》就是类似的“桌面电影”,算是伪纪录片流派的一个变种。

不过以上影片的品质都很一般,纯粹属于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小成本惊悚片,因此这种拍摄方式也没能走进大众视线,直到今年的《网络谜踪》获得烂番茄、IMDb、豆瓣等网站的一致好评,“桌面电影”才真正为观众熟知。

烂番茄新鲜度93%,爆米花度89%

IMDb评分7.9

豆瓣评分8.7

《网络谜踪》为何能在同题材影片中获得最好的口碑?

首先就是剧本扎实,逻辑自洽,多重反转非常烧脑,悬疑感也做得不错。

《网络谜踪》讲述了一位父亲(约翰·赵 饰)发现自己的女儿失踪,于是他破解了女儿的社交账号,通过人肉搜索寻找女儿的故事。

在“桌面电影”中,为了满足观众的窥私欲,黑客破解账户的过程往往是一大看点。

《网络谜踪》里父亲的破解手段算不上高明,甚至是一个电脑小白都可以完成,但正因如此,反而令人不寒而栗,不禁让人想到那句:“互联网时代,我们都在裸奔。”

推理的过程中,编剧还设置了几个烟雾弹,嫌疑人依次登场,真凶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色,而当观众得知真相后,却又发现早有铺垫,人物的性格、动机完全自洽。

另外,《网络谜踪》虽然是电脑屏幕视角,却没有局限于形式,片中也使用了新闻视频(以网页的形式呈现)和监控视频(用电脑播放)做补充,毕竟仅仅靠浏览网页和视频聊天,很难完成一部电影的全部动作。

这一点上,《网络谜踪》要比《解除好友2》更具电影感,并且没有了多人视频的那种聒噪。

《解除好友2》的多人视频,屏幕总是眼花缭乱的

悬疑推理之外,《网络谜踪》也探讨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单纯的悬疑、猎奇更有深度。

本片的主线就是在讲父女关系,通过一起失踪案,让原本有隔阂的父女最终走向和解,探讨了家庭成员之间沟通、帮扶的重要性,给了观众一个非常温情的结局。

当失踪案上升到社会热点事件后,影片也讽刺了媒体、网红、围观者吃人血馒头的现象,顺便还黑了一下比伯粉。

尤其是那个女同学,最初她声称自己和失踪者不熟。当案件成为网络热点后,她又恬不知耻的出来蹭热度,自称是失踪者“最好的朋友”,在社交网站收获一大波流量,这种人何其多啊!

总之,《网络谜踪》通过一起离奇的失踪案,将网络的众生相呈现在观众面前。虽然没有过于猎奇的画面,但本片展现出伪善、恶劣的网络生态,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的拍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无人机、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如谷歌眼镜等)都可以用来拍电影。

《网络谜踪》是印度裔导演阿尼什·查甘蒂的长片处女作,查甘蒂当年就是用谷歌眼镜拍了一部的迷你广告片《Seeds》,在YouTube成为网络红人,才获得了拍电影的机会。

这些微型设备的诞生,带来的不仅是镜头语言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其低廉的成本,为那些筹不到资金的新人导演们提供了机会。

目前中国电影也有了类似的尝试,相信在新技术的“降维打击”下,大投资烂片收割票房的现象将越来越少,小而美的低成本电影将受到更多观众的青睐。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qichangxiong@baozou.com

 6 ) 母亲最后的供述的另一种解读

十分怀疑母亲最后说的一段话的真伪性。我觉得这是电影故意留个大家的一个悬念。

一个十分宠爱自己儿子,甚至不惜为他犯罪,杀害那个吸毒大叔来掩盖真相的母亲,在面对审讯的时候,会真实完整的交代儿子的犯罪真相?我是不相信的,一定有一定程度的美化。通过在事实的基础之上,适当的改编优化,从而减轻儿子的罪行。

这个揽下全责(take full responsibility),值得回味。

第一个疑点,margot开始的时候告诉爸爸说自己晚上不回家。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margot这一晚上是有明确的目的地,而且她知道要很晚,可能没法回家。而在叔叔家吸大麻并不需要占据整完时间,所以也就是说她在吸完大麻之后,应该另有安排。而这个情节电影并没有讲她要去哪。

不过有一个相关的证据是,警官说儿子是跟踪。如果确实是跟踪,那就很难解释margot为什么要深夜去湖边?原因很有可能是Robert(警官儿子)约了margot。

警官说margot在车里吸嗨了。而根据叔叔所说,他们平常在家里面吸毒聊天。就算当晚是单纯的去湖边吸毒,肯定也不会彻夜不归,因为这是一个常规事件,margot不会突然说彻夜不归而引起父亲的怀疑。

所以一定是有人约了她。而且警官说的margot吸毒这个事情,全程父亲都没有告诉她。所以应该是Robert本身就知道margot吸毒,告诉的母亲。

第二个疑点,车上的2500美元信封。如果儿子真的想还钱,想告诉margot真相,大可直接网上转账,为什么要当面换现金?当面承认错误比在网络上应该是更困难的。

Robert在youcast上说自己因为要支付母亲的住院费,所以需要借钱。这一点也很值得怀疑。Robert究竟是为了编造相同的际遇来骗取同情,还是说确实也想骗到钱?我倾向于后者,如果单纯的想借相同背景来增加共同话题,大可不必透露出自己没钱。而是应该更多的聊母亲生病的感受。所以我认为Robert是真实的需要钱。

结合警官讲的那个儿子以前筹钱的故事:找每个邻居借25元钱。很显然儿子有骗钱的前科。因此我更觉得车上的那个信封里的现金,是母亲准备为儿子洗白所卖下的伏笔。

第三个疑点,儿子一直借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猜测和吸毒可能有关联。

一个警官为什么会与前科犯人共建解毒所?这个应该是戒毒所需要做的事情吧?

另外图中警官左边的大叔,也就是后面承认自己杀害了margot的人,是因为吸毒和性侵被抓起来的。他最后愿意承认是自己杀了margot,应该是和警官达成了某种py交易?PS:警官也是单身

这种py交易是第一次吗?还是说以前在建戒毒所的时候就有过py交易,为的是保护儿子?让儿子在自己的眼皮下解毒

第四点,爸爸第一次登上女儿facebook的时候,信息流里面,Robert还在12小时前发了动态。可见他毫无悔改。

第五点:那个哀悼会的网站。在父亲提交完个人信息以后,给出的提交成功页面。这个服务员!看的毛骨悚然,为啥又是她,这个网站是谁做的??

从这个图片来看我觉得是Robert。因为如果是一个正规的网站的一定是会正式的请一个模特。而恰巧也是这个女生的概率太低了!从个人的习惯来讲,当你使用了这个女生的形象之后,一下次还是有很大的概率再使用的!

所以我觉得是Robert建了这个站,来骗取margot的照片和视频。最终他也拿到了这个数据。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现场和最后的哀悼会视频直播页面,根本没有任何地方用到了提交在这个网站的数据!!

最后结论:Robert是一个被溺爱过度的孩子,他有吸毒的习惯,在案发那天是他约了margot,想要性侵她。挣扎中,margot掉下了悬崖。或者是被推下了悬崖。。。

 短评

三星半。感谢google,感谢facebook,感谢twitter,感谢gmail,感谢youtube,感谢youcast,而我一个都上不了

9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9.6/10 不带脑子这片子可能会让你震到。仅仅是几台屏幕,外景也没多少;硬是被导演玩的反转再反转,从节奏掌握到剧情漏洞都不漏全部给弄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张帅脸享眼福,还要纠结啥深度呢? PS:影片真火了绝对又有人又要说自己早就猜到Boss,显聪明打低分鸡蛋里挑骨头的。

14分钟前
  • Seok97
  • 力荐

为什么两个尖脸生出一位饼脸。

19分钟前
  • 六十六个猴
  • 推荐

不用说最亲近的父母了,随便让最好的朋友随便看一下我在豆瓣上发的东西,他们都会what's the fuck!

2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看似牢不可破的密码,跳转几次邮箱就可破译;看似无比相熟的女儿,连吸食大麻都未曾知。本来代表身份的头像,竟是无需版权的图库模特;本来孤立寡言的女孩,却在直播软件里袒露心扉。最亲近的女儿却比密码还难破译,最沉默的女孩却比模特还健谈。面前提供海量信息的屏幕,当你在凝视它,它也在吞食你。

27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其实抛去形式的话,故事本身还是比较狗血的,反转说服力也欠缺。但因为坚持把所有的镜头都用各种电子荧屏展示,除了电脑页面还有电视新闻、监控录像等等,有种奇异的满足窥探欲的感觉。整部电影就好像在网上找到一个都市传说之后拼命谷歌了两小时看遍各大论坛各种留言的感觉。作为新导演的第一部长篇,把形式拿捏的还是得当,甚至有些太老练了。不过这部电影和亚洲首富连看会令人思考,一部是疯狂拿自己的肤色洗脑,一部是完全隐去亚裔背景,完全两个极端啊

31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看到结尾回想起一个细节,妈妈电脑里保存的班级电话簿,上面有真凶的联系方式来着,备注写着:家长在警局工作,离异家庭,喜欢玛格。

36分钟前
  • 马什么梅?
  • 力荐

全程通过一个桌面,把案件的悬疑性带到那么强的地步,佩服!有个细节很赞:当爸爸首次听说汤不热,搜索的是Tumbler,谷歌推荐的是Tumblr。嗯,细致的推理逻辑可见一斑(请点赞)~

37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还是得瘦,从前置摄像头里看,才会好看。

3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评价名不符实…《暗网》先入为主,这部就一点也不惊艳了。

4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Amazing! 剧本写得太好了,千回百转。几乎没有实景拍摄,但节奏感超强。这种拍摄方式真的太省成本了。

42分钟前
  • 香槟塔
  • 力荐

为杰伦疯狂打call!

45分钟前
  • 惨绿
  • 推荐

不要随随便便就死掉,不然马上会有人变成你最好的朋友。

49分钟前
  • 曾良君
  • 推荐

男主要感谢谷歌,要是他用的是某度,不但找不到女儿,还会被广告骗2万块。

5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从头到尾都是电子屏幕这个设定太酷了!导演在形式主义上做到了完美。一个父亲在女儿失踪后抽丝剥茧的寻找真相,各种峰回路转都暗藏铺垫、合情合理,还有亲情的对比反思。是不是今年最好的悬疑片不好说,但绝对够原创、够新颖~~~感谢互联网救命之恩!!!

5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个剧本和这个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真正要亚裔在好莱坞获得尊重应该是靠searching这种硬实力,而不是crazy rich asian的stereotypes.

55分钟前
  • Sammy
  • 推荐

Bieber concert (confirmed)

58分钟前
  • R
  • 推荐

确实是重新解读电影语言,节奏快且充满代入感,我们每一天不就是这样过吗。给剪辑师加鸡腿!故事本身讲得也好,情感和悬疑结合完美,铺垫好家庭背景之后所有发展都顺理成章又出人意料,换一个老爸能火眼金睛至此可能会显刻意。题外话:John真是英俊啊我从进剧院第一眼看到他开始就不会呼吸了妈呀

1小时前
  • roobs
  • 力荐

非常新颖的表现形式,整个故事都在电脑屏幕上完成,节奏感把握得极好,多处反转出人意料,想起前面的铺垫又觉得顺理成章,悬疑的氛围持续到结束。影片中各式social media玩得极溜,导演说想要通过影片表达网络有时候也不全是negative的。五个主创拍片十三天却在电脑前剪了两年!

1小时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形式绝赞!媒体狂欢和换女号两段最惊悚带劲,网络时代的可怖之处由此表露无遗,但故事整体落后当下的网络文化非常多,想想《黑镜》都拍到哪了,这才哪到哪。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