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悬疑片美国,英国2022

主演:肯尼思·布拉纳,盖尔·加朵,露丝·莱斯利,利蒂希娅·赖特,艾玛·麦基,艾米·汉莫,珍妮弗·桑德斯,苏菲·奥康内多,安妮特·贝宁,妮基塔·查达哈,汤姆·巴特曼,亚当·加西亚,拉塞尔·布兰德,唐·弗兰奇,里克·沃登,阿里·法扎勒,尼亚姆·林奇,埃莉诺·德·罗汉,爱德华·刘易斯·弗伦奇,拉普洛斯·卡伦福佐斯

导演:肯尼思·布拉纳

播放地址

 剧照

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2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3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4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5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6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3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4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5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6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7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8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19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9 16:52

详细剧情

故事继续聚焦在上流社会的秘事,大侦探波洛(肯尼思·布拉纳 Kenneth Branagh 饰)在埃及度假期间, 卷入到了一场危险的三角关系之中,他在察觉到这趟旅程中不寻常的味道之后,登上了那条驶往阴谋和死亡的船。

 长篇影评

 1 ) 尼罗河破案之旅

影片中的人物塑造方面,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动机。首先是女主角是一个聪明、机智且富有魅力的女子,与其他人物之间产生了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奎琳是自信且聪明的女性,两人之间的关系紧张。还有其他一些次要角色,如聪明的侦探和神秘的女仆路易斯,他们的出色表演为整个故事增添了神秘感。

以尼罗河为背景,以一次豪华游轮旅行的惨案为引子展开。从开始到结束,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动机,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揭开了一个个谜团,令人猜测和推理的空间不算小,转折间也会让人感到意外。

但整体的评分没有太高,主要是看过小说后觉得发展过于平铺直述,没有侦探思考细节,就很直接的述说他的猜测,角色不太立体。最开始看,有很大的期许,希望故事情节的推进可以充满着克里斯蒂一贯的狡猾,每个线索都似乎指向一个嫌疑人,却又在最后一刻转向另一个方向,但是在影片中并无过多体现。

 2 ) 观影之《尼罗河上的惨案》

毛毛细雨南风天,惊蛰之后去观影。 挑了一部推理片,抽丝剥茧显真相。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小说之一,2022年重新被改编搬上荧幕,适合于阴雨天,光顾电影院,偷得浮生半日闲。 看点1:爱情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有人为了爱奋不顾身,有人为了爱粉身碎骨,有人为了爱隐忍成全,有人为了爱铤而走险……影片通过故事的层层递进,向我们展示每个人物不同的爱情观,爱情的光芒照射在不同人的身上,会产生千奇百怪、姿态各异的反应,这也是爱情的魔力所在。 看点2:财富 有人说,金钱是一个恶魔,它会勾引出人们内心的贪婪,将人引向罪恶的深渊;也有人说,金钱是一个天使,它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勇气和力量,带人走向成功的彼岸。比如,影片中有人说“他需要财富,而我需要他。”,有人说“爵位是继承来的,医生是我自己挣来的”…… 看点3:风景 广袤的沙丘,斑驳的金字塔,蜿蜒的尼罗河,特色的集市,古老的神庙,灯火通明的游船……美丽的埃及风光,与故事的发展交相辉映,使得整个影片张弛有度,令人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乘坐在游船上,往左看风景,向右观人性。 在这个懒散随意的周末,看这部熟悉的老电影,想起遥远的大学时光,想起那个喜欢看阿加莎小说的同窗,难得彼此都岁月静好,不禁会心一笑。

 3 ) 《尼罗河上的惨案》再次翻拍,观影前需要了解的10件事

明天,2022年2月19日,《尼罗河上的惨案》就要在国内上映了!不知道你们对这部电影期不期待呢?又或者,你们看过了前作《东方快车谋杀案》,已经对这部续集有了一点小小的预设呢?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海报。

不管怎么样,作为阿加莎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改编的电影都会让推理迷们乖乖掏出一张票钱,毕竟,这样优秀的故事,很难想象怎么拍才会不好看。

在电影上映之前,本期“悬疑之疑”我们先来简单科普一下《尼罗河上的惨案》这部作品。 撰文丨陆烨华(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01

它是阿加莎所有作品中的范本

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尼罗河上的惨案》——这两个名词放在一起,含金量已经无需多言。

先来说说阿加莎·克里斯蒂,不管是不是推理迷,有没有看过推理小说,肯定都知道这个名字,在整个推理世界里,如果说最出圈的侦探是福尔摩斯,那么最出圈的作者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

她从26岁开始写作到85岁去世,出版了68部长篇侦探小说,21部中短篇小说选集,18个剧本,1部自传,2部诗集,总销量突破20亿本——只有《圣经》与莎士比亚的著作在她之上。

法国总统戴高乐自称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迷”,英国的玛丽王后也把读她的小说作为最好的享受。在玛丽王后80岁生日时,英国广播公司(BBC)电台为女王祝寿,玛丽王后指定要播出她的作品。

《尼罗河上的惨案》,[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著,张乐敏 译,新星出版社2018年3月版。

即便拥有这么多高质量的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依然是阿加莎所有作品当中的范本。

这本书出版于1937年年底,正值欧美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埃勒里·奎因兄弟刚刚完结“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踌躇满志准备进军好莱坞;约翰·迪克森·卡尔在次年一口气出版了《歪曲的枢纽》和《犹大之窗》,一举奠定“密室之王”的称号。

而阿加莎,在不断尝试新类型的同时,也以一年三四本书的速度,不忘写自己最擅长的那一类推理小说。何为她最擅长的那一类小说?

大侦探波洛,在异国旅游的过程中遇到了杀人案,每一个人都有嫌疑,而且这些人中间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包括最永恒的主题:爱情。

这些阿加莎式推理小说的标签,用“尼罗河上的惨案”这几个字就足以概括。

02

距离上一次改版已经过去了18年

本次上映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是第三次改版,前两次改版分别是1978年的版本和2004年的版本。也就是说,距离上一次影视版,已经过去18年了。

1978年版的《尼罗河上的惨案》由英法德合拍,时长140分钟,是当时绝对的大制作电影。演员表中,包括了三位奥斯卡影帝、两位奥斯卡影后、一位金球奖影后。就连饰演相对配角的贝斯纳医生的杰克·瓦尔登,也是两次奥斯卡奖提名者。如此星光熠熠的演员阵容,造就了这部经典的悬疑推理片。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1979年引进版海报。

1979年,中国就引进了这部电影,当时还是译制片,配音演员毕克、丁建华、童自荣、乔榛、苏秀、于鼎、邱岳峰、李梓、刘广宁、杨成纯、程晓桦……都是当年国内配音演员的最顶级水平。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和我一样,在电视上看过好几遍这一版本的《尼罗河上的惨案》。

2004年的版本并不是电影,而是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拍摄的电视系列剧《大侦探波洛》第九季的第三集,经过九季的拍摄,观众已经对大卫·苏切饰演的波洛非常熟悉,2004版也是相对对原作改动最小的改编版本。

03

此次电影版似乎在刻意塑造“系列感”

阿加莎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塑造了两个名侦探,并且两个名侦探都享誉全球的推理作家。一个是优雅精明的比利时小个子——赫尔克里·波洛,另一个是睿智细腻的乡村老太太——简·马普尔。《尼罗河上的惨案》属于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系列。

以波洛为主角的长篇小说一共有34本,诸如《东方快车谋杀案》《罗杰疑案》《阳光下的罪恶》《ABC谋杀案》等阿加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都是波洛系列,可见阿加莎对这一角色的偏爱。

在整个系列中,阿加莎没有刻意强调“系列感”,除了固定不变的主角波洛之外,就连他最忠实的助手黑斯廷斯也不是每一次都出场。在34本小说中,这位“第一男配”出场也不过只有9本,包括《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波洛去埃及度假,也并没有带上黑斯廷斯。取而代之的是瑞斯上校——在之前的《褐衣男子》《底牌》当中出场过的角色,在埃及之行中或多或少充当了波洛的助手角色。

而这次的电影版却有刻意塑造“系列感”的嫌疑,2017年,原班人马就改编过《东方快车谋杀案》,当然,这样的系列也并不唐突,毕竟在《尼罗河上的惨案》原作中,也影射了《东方快车谋杀案》。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剧照。

04

“封闭空间”不等于“密室”

封闭空间是阿加莎最擅长的舞台设置类型。注意,这里的“封闭空间”并不等于“密室”。

推理小说中所谓的密室,指的是案发现场无人可以进出,由此形成的不可能犯罪。比如房间中,被害人被近距离刺杀,但门窗反锁,那么,凶手在杀完人后,是如何逃离现场的呢?

密室推理这一类型最后指向的是某种诡计,也就是破解密室的犯罪手法。而封闭空间则并不单指物理意义上的封闭空间,它可以是《东方快车谋杀案》中因为雪灾而停运的火车,也可以是《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的贵族庄园,更可以是《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在海上航行的轮船。

这些空间并不是完全封闭的,犯罪者完全可以从火车外、庄园外、旅行途中悄悄潜入,但阿加莎会用整个故事,将“谋杀动机”提到读者面前,心理上隔绝了外来人员。

“所有有作案动机的人都不可思议地集中在这里了,杀人凶手,当然也在我们当中。”

05

阿加莎最擅长写“毒杀”而非“枪杀”

阿加莎并不擅长用枪或刀作为谋杀的凶器,她最擅长的是毒药。

在她所有的长篇作品当中,共有34部小说(近一半)采用了毒杀的方式,并且涉猎的毒药范围相当广,有研究者专门写了一部《阿加莎的毒药》,科普其作品中的药物。与之相对的是,其余常见的谋杀手段——如枪杀、殴打、刺杀等,均只有十多本。

《阿加莎的毒药》,[英]凯瑟琳·哈卡帕 著,姜向明 译,漓江出版社2017年1月版。

当时的评论家评价阿加莎,作品太过“温柔”,连血都没有,但阿加莎本人并不喜欢血腥暴力的犯罪,诚如她的作品风格一样,推理小说之于她应该是轻松和舒适的脑力享受。

阿加莎之所以对药物知识如此精准而丰富,很大程度来自于她的实际经历。她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做过医院的志愿者,后来又去了药房,并通过药剂师考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加莎再次成为医院的药剂师志愿者。这些经历都使她的作品里受害人中毒的细节极其丰富和准确,同时也得到了药理学专家的认可。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必要的理由,阿加莎不会轻易使用过分暴力的谋杀手段。而《尼罗河上的惨案》讲的却是枪杀案,不过相信看完整个故事,你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非要“枪杀”不可了。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剧照。

06

可能也是一部精彩的旅游宣传片

相比其他的推理作者,阿加莎可谓是见多识广。

早在1922年,她就跟随当时的第一任丈夫阿奇·克里斯蒂为筹办万国博览会而环游世界,虽说并没有踏足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更多时候只是去了当时的英属殖民地,但她的眼界也已经超越了当时的人们。

开阔的眼界也给她的作品带来了更多灵感,在之后的作品当中,她多次将旅行途中的见闻写进小说,甚至把故事的舞台背景搬到国外。比如《褐衣男子》就是讲述一名英国女子冒险去南非开普敦的故事,《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灵感直接来自于她坐着东方快车旅行,《尼罗河上的惨案》故事发生的舞台也并非在英国,大部分时候,不是在豪华游轮上,就是在风光旖旎的埃及。

这也是为什么阿加莎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同样会大受欢迎。观众不仅能感受到侦探女王设计犯罪诡计的巧思,也能同时欣赏到各地的风光美景。

如果你还没有去过埃及旅游,那么《尼罗河上的惨案》应该会是一部很精彩的旅游宣传片。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剧照。

07

硬核的“不在场证明”诡计

阿加莎是一个诡计天才,推理作家往往一生写出一两部超强诡计的小说,就足以在推理史上留下名字。而阿加莎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因为她开创了无数经典的诡计类型,光是沿着她的创作足迹,都足以让后世作家写出不少优秀作品。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当属《无人生还》,十个陌生人被邀约至孤岛,伴随着可怕的童谣,一个接一个死去,最后一个都不剩。然后还有个逆转,告诉你这并不是天谴,一切都是人为的。

这样的模式现在我们已经能在很多推理小说中看到,包括绫辻行人的《十角馆事件》、米泽穗信的《算计》、西村京太郎的《双曲线的杀人案》等,都是沿用并改良了阿加莎所创造的这一“孤岛模式”。

此外,《罗杰疑案》《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凶手设置,《ABC谋杀案》的杀人动机等等,也都是独创的新颖诡计。而《尼罗河上的惨案》中所采用的诡计更是阿加莎所有诡计中最为细腻和大胆的。

依托于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加上硬核的“不在场证明”诡计,这种模式不仅后世的作家们有过诸多借鉴,就连阿加莎本人也十分喜爱,在其后的某部作品当中又一次进行了使用。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2022)剧照。

08

男性作家不具备的独特女性视角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也是阿加莎最擅长的主题。

作为女性作家,她拥有完全不弱于男性作家的想象力和开阔的世界观,同时,她还拥有其他男性作家并不具备的独特的女性视角。

阿加莎虽然生于1890年,但在她的作品中,女性角色不是依附于她人的平面角色,而是敢爱敢恨,充满冒险精神的冒险家。

她作品当中的诸多女性角色,即便放在今天看,也依然走在流行的最前端,是拥有迷人魅力的潇洒女孩。

这当然和她自身的价值观也有关系,阿加莎本人就是一个极富冒险精神的女性,据说,她属于有史以来第一批有记录的站立冲浪的女性,这段有趣的故事就发生在1922年环球旅游期间,在她的自传中,也记录了在夏威夷冲浪的经历。

但所谓爱情,奇妙就奇妙在,即便是拥有独立人格的新时代女性,即便是面对一切难题都心平气和的儒雅绅士,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而命运也就从这一刻开始不受自己的掌控了。

阿加莎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角色。《尼罗河上的惨案》主线故事就是一场三角恋,在这段三角恋中,三位年轻人都是相当优秀的个体,可是当他们彼此纠缠在一起,就会发生危险的事情。

关于独立的冒险精神,阿加莎比谁都丰富。关于爱情的教训,她也有过切身感受。正因如此,情感关系才会成为她作品当中最具代表性和独特魅力的元素。

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剧照。

09

依然拥有强大的演员阵容

说了这么多阿加莎的故事,这次的改编当然牌面上也不能弱。

本次电影版,女主角林内特由盖尔·加朵饰演。作为以色列第一女神,盖尔·加朵饰演的“神奇女侠”形象深入人心,作为观众,我们对于由她来饰演《尼罗河上的惨案》女主角是有天然的代入感的。

在原作中,女主角林内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年轻、美貌、富有,而且非常聪明。这些形象和盖尔·加朵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一致的——就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女性。但是,如果这样的女性陷入爱情了,并且踏上了尼罗河之旅呢?

本片的导演和前作《东方快车谋杀案》一样,是莎剧大师肯尼思·布拉纳,他不仅是导演,而且还饰演最重要的角色波洛,肯尼思·布拉纳曾七度获得奥斯卡表演、导演、编剧等提名,是一个全能电影人。

同时,四获奥斯卡提名的安妮特·贝宁则饰演另一位女主角;《权力的游戏》“火吻”萝斯·莱斯利、法国美少女艾玛·麦肯等新生代也将联手贡献精彩好戏。

这样的阵容,不免让人联想到1978年的老版本,同样的大制作,同样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但是这一次的《尼罗河上的惨案》,究竟有何不同呢?

明天,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

10

全片无删减

好消息,国内上映的版本没有删减。

如果不好看,我再专门写一篇文章吐槽。推理迷们,下期再见!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陆烨华;编辑:宫子申婵;校对:王心。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4 ) 不必把每个侦探都福尔摩斯化

这部就叙事来讲比前一部"东方列车谋杀案"改进了许多,节奏进行得不错,漏洞也比上一部少了很多。情节交代得很清楚,演员表演精彩(除了波罗本人)。服装置景经过精心考量,没有选择完全还原时代感而是采用现代化了的20年代的美术服装等等细节。这些是优点。缺点也有,第一,情节改编是可取的,只是一些细节有些失真(比如小小的22口径手枪能射穿两个人等等)。第二,波罗的人物性格设定有点福尔摩斯化,这点我不喜欢,因为波罗和福尔摩斯在书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波罗彬彬有礼,笑容满面;福尔摩斯则是酷炫狂拽加高冷的典范。这两个人物不应被混为一谈。我体谅导演想要现代化的心情,但改变人物性格不是必要的。不应把所有侦探都面俱化福尔摩斯化,少了多样性则少了精彩。总之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放心,不会浪费钱。

 5 ) 作为一个没看过原著的人,我来说说我会怎么拍,希望各位来说说我和导演哪个拍的更好

1.角色问题: 布克、医生和表哥

第一: 布克完全没必要死,要是我拍首先布克偷窃的戏份就完全给表哥,因为表哥比布克更有偷窃的理由,并且这样可以将犯罪人员的戏份集中,电影里太分散了,这又不是东方快车谋杀案那种全员恶人。

至于波洛调查他和豹妹的爱情,我觉得可以拍成,波洛发现了他们的爱情,然后本着为朋友的终身大事着想自行去调查,为了友情,而不是接受母亲委托再假装偶遇这种背叛的行经。

第二: 医生,医生完全没有必要设定为简简单单的一个: 公主前女友的身份,要是我拍我就给医生的身份里增加一些必要的犯罪动机,和一个绝对不会犯罪的理由,例如: 女仆那个拿着钱跑了的男朋友,和贵族地位因为公主的原因遭到废除,导致家里破产,父母双亡。

第三: 表哥,再表哥加上窃贼这个身份之后,再加一个身份: 雌雄双煞的共犯,当然这个共犯并不是密谋一块杀公主的共犯,而是两拨人一起犯罪时互相发现对方但达成同盟互不告发的共犯。

3.剧情推进的问题

按照以上的角色戏份将剧情变成以下这样:

影片一共两个小时,结果前一个小时都在讲述一个爱情旅行的故事,太长了; 要是我拍摄首先就会将神庙那段里的感情部分做一个大的删减,换成一段追逐戏,就是表哥将石头推下差点砸死公主后,波洛追逐表哥,但没追上,最后集合的时候,发现所有人都有嫌疑,但是在追逐过程中,表哥因为匆忙掉落了一些暴露身份的证物,但这个证物恰好也能陷害医生。

接下来一直到女仆死亡之前,可以慢慢的将从全员都有嫌疑变成医生的嫌疑最大,而就在全员甚至波洛也将信将疑的时候,女仆死了,医生给出了一个他坚决不会杀害女仆的理由,而这个时候嫌疑又猛的从医生一个人变成了全员都有嫌疑。

当然为了这段,可以给公主被杀的当晚,船上的一些人增加一些作案时间和机会,以迷惑观众,尤其是表哥和医生。

然后就是放大表哥的嫌疑,这次找到了盖棺定论的铁证据,例如:找到了项链,推断为谋财害命,可就在表哥被审讯的时候,表哥惨遭杀害!这个时候要表现出,全员都没有嫌疑。

这就到了最后一段,波洛揪出雌雄双煞。

 6 ) 这部[尼罗河上的惨案]比《尼罗河上的惨案》里面描写的“尼罗河上的惨案”还要惨!

这是一次对路人党极不友好,对原著党则是一次彻底的折磨的改编。

肯尼斯·布拉纳在2017年,改编过阿婆的名篇《东方快车谋杀案》,结尾处暗示续集《尼罗河上的惨案》要来了。

但《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定档也是一波三折,从最开始的2020年12月跳到2021年的9月,然后跳到2022年的2月11日。

而这部电影中国大陆很早就引进并且译制完成了,但由于国外档期一直蹦来跳去,所以迟迟没有定档,最终,这部迟到的谋杀案晚于国外一周跟我们见面。

作为阿婆的书粉,因为有了前“车”(东方快车的车,翻车的车)之鉴,所以走进影院前还是比较担忧的,毕竟见识了导演在[东快]里的魔改。

事实证明,“爵爷”肯尼斯不仅喜欢魔改,还特别爱加戏,导致这部电影几乎全面崩盘。

可以说,这部[尼罗河上的惨案]比阿婆的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里面描写的“尼罗河上的惨案”还要惨!

01

阿婆的原著故事本身并不复杂,说到底就是一个带着阴谋的三角恋导致的命案。而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第一起命案发生时,已经接近小说的一半篇幅,在前面小一半的篇幅里,阿婆都在铺垫各种关系与冲突。

读过小说的朋友知道,这部小说里出现的人物是比较多的,但阿婆安排他们的出场很有意思,都是以两三个人为一组出现,这两个人是一对母子一起来的,那两个人是一对母女一起来的,那三个人是一对亲戚加一个护士,通过几个“小团体”,读者将故事里的人物自然而然地串了起来。

原著里的人物关系图

在故事层面,除了主线,还有两条支线伴随着主线展开,一个是“瑞斯上校查案线”,一个“女主珠宝丢失线”,这一主二副三条线,使得故事本身已经非常饱满了。

所以当我看完小说觉得,这个故事如果要搬上荧幕必定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不管是人物的设置还是故事线的处理都是需要进行改动的。

在之前1978版和2004版电影中,基本都在“删减”“整合”两方面下功夫,比如两版都删掉了“瑞斯上校查案线”以及吉姆·范索普这一角色,78版将上校和英国律师的身份进行了合并,两版同时也删掉了一些人物。

78版的改编痕迹比较大,04版更还原小说。但两版电影的改编都很成功。目前在豆瓣都收获了超过8.0的评分。

到了肯尼斯·布拉纳这里,导演不着重于“删减”和“整合”,反而在做“增加”:加人物、加情节、改关系、改人设,统统魔改!而且整个影片的节奏把握的非常差。

人物这里,取消了瑞斯上校这一角色,那自然“瑞斯上校查案线”就不存在了。

相反的,前作[东快]里的布克回来了,充当了原著里上校和蒂姆·阿勒顿的角色,布克扮演了蒂姆·阿勒顿的角色,上演了“女主珠宝丢失线”的故事,却走了奥特本夫人的结局。真不知导演这是玩的什么小心思。

温德尔沙姆勋爵本身在小说里就没多少戏份,就占了开篇的几页篇幅,一个活在角色描述中的人物在影片里代替了贝斯纳成为医生;

女主在美国的财产托管人变成表哥;

范·斯凯勒成为女主的教母,护士跟表妹的角色合并,你以为合并就完了?那你太弱了,范·斯凯勒居然和自己的护士是同性伴侣你就说意不意外!导演你这加戏加的有点过分了。

而奥特本母女改为侄女,奥特本夫人原本是一位㝍情色小说的作家,改成歌手,并且和女主早年间有一次不愉快的经历。

罗莎莉·奥特本

02

如果说次要人物的魔改尚且能被接受,那主要人物的塑造才是崩盘的开始。

女一号林内特找盖尔·加朵来出演可能就是看中了颜值这一点,除过年龄问题,原著里林内特也就二十刚出头,林内特的英伦范,独立干练,心细,高傲几乎没有表现出来。

林内特·里奇卫

西蒙·多伊尔的选角也挺失败的,前两版的西蒙演的都挺文质彬彬,04版的西蒙甚至非常秀气。

04版西蒙

对比一下,阿米·汉莫显然有点过于“伟岸”了,而且那两撮八字胡是怎么回事?那隐约露出的胸毛是怎么回事??那尴尬的演技又是怎么回事???

倒不如请[CMBYN]里的另一位来演,不过若是把他请来,对于搭戏的加朵年龄又太小了。

最不能忍受的还是咱们的肯爵爷饰演的大侦探波洛,上部里就被吐槽彻底颠覆波洛的形象,这部里导演在魔改的路上彻底走到黑了。

首先无端端的加了一场战争戏,解释了波洛为什么要留胡子,你觉得观众在乎吗?在上部里就有一小段追忆凯特琳的戏份,这部里直接加了一段原创戏。

不仅如此,这部里波洛还和奥特本夫人有那么一段不清不楚的暧昧,结尾处居然剃了胡子观看奥特本夫人的演出,这是波洛吗?给波洛加感情戏你是认真的吗?

而且这部里波洛继续上演全武行,“手杖控毒蛇”、“持刀追凶手”、“持枪道真凶”!眼疾手快,健步如飞!要知道波洛探案基本就是聊天、散步、谈话。

要说还原度最高的,还得是大卫·苏切特饰演的波洛,要是真有波洛这个人,那大概率就是这个样子:

大卫·苏切特版的波洛

03

本片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导演把一些东西“放大了”。

波洛在原著里就是一位有点小自恋,小自负,过分讲究整洁,时不时来一句法语的和蔼可亲的比利时的小老头,导演将这些特点过度放大,导致波洛成为一个自恋、自负的强迫症,把死者的脚拨弄一下是什么骚操作?

78版波洛

小说中故事是围绕“爱情”这一主题开展,但主要是三个人之间的纠缠,本片将爱情这一主题过于延伸,延伸到了配角身上,布克为了爱情最后意外殒命,还有那段同性伴侣的设置,大可不必,还有最不能忍的波洛的感情戏。

而且影片在节奏上做的也非常不可,对于将近一半的时间来铺垫第一起命案,影片前面的节奏就显得非常跳跃,比较杂,原本靠“三角恋”的冲突支撑起来的篇幅在影片里也没表现出来,都是靠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来走过场。第二起和第三起命案以及最后的结局又明显比较赶。节奏的失控造成了观影体验的下降。

还有为什么说对路人粉不友好,波洛在揭示真相的时候都是慢条斯理,层层递进,前两版均是如此,而肯爵爷饰演的波洛这语速,恨不能一口气给你说完,观众可能还没反应过来,波洛都说完了。

而且再说这部电影的埃及尼罗河沿岸的布景有多华丽壮观?倒也没觉得,就算有,对于一部侦探悬疑电影来说,这只是锦上添花的部分,你不能当做雪中送炭啊!

再者就算你魔改成这样,原著里是有一些名台词的,你好歹说说名台词也是加分项啊!名台词就是送分题啊,你也不说!!!

所以,这是一部另原著党十分失望的改编电影!我甚至觉得肯爵爷根本不想拍电影,他只是想演一个过度自恋的波洛。

虽然结尾并没有关于下一部的预告,但影片里波洛曾说去当个农民,改良西葫芦瓜的桥段,隐隐觉得肯爵爷下一部可能要对《罗杰疑案》下手了!在这里恳请导演手下留情啊!

由衷的希望各位路人党省下电影票钱去买一本原著小说读,比电影实在多了!

 短评

参加蜜月旅行的一群人,上坟的衣服倒是没少带,导演用心了。

8分钟前
  • 自闲
  • 较差

好家伙,观影前就猜测,新版应该会加点同性之情,种族问题啥的,竟然全中!基本成了这几年好莱坞翻拍的标配了。和上部一样,波罗再次展现了动作追逐戏,这次他还加了感情戏,而且是两段! 期待未来马普尔小姐有翻拍,老太太手持双枪,肉搏歹徒!

13分钟前
  • nakedgun
  • 还行

尼罗河上的惨案并不惨,鲁荣渔2682号惨案才是真的惨。

16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第一部东方列车不怎么好看,这次纯粹冲着盖尔加朵去的。结果比东方列车好看多了,场面阵容表演角色塑造都不错,节奏也比较紧凑。作为一部侦探片的缺点大概是推理部分太弱,角色一出场就看到头了没啥悬念,“每个人都有动机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的紧张气氛没堆叠起来。

17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比《东方快车谋杀案》有进步,但华丽的外衣依然不能掩盖全片的平庸。叙事基本上是很笨拙的平铺直叙,头重脚轻在所难免。演员有几位倒是选的不错,特别是三角恋的三人。

21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开场十分钟先来一段一战,搞得我以为进错场,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看完之后我才发现,全片最好的部分居然是那十分钟。

25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较差

我第一次看电影被电影本身剧透了。。。痴情女对着波洛说自己演查米恩,富家女演克里奥特帕拉,这不明摆着已经告诉你凶手是谁了吗?正是女仆杀死了埃及艳后啊,无语,删掉这个桥段就好了

27分钟前
  • 豆友203807015
  • 推荐

一些动物恐怖+一些异域黄金风光+一些一看就是花了大钱的强造型,Voilà!只是没想到给波洛加了这么多背景,搞得跟黑暗骑士似的。只是希望下次片头可以有一些贴心提示,我被恐怖snake吓到心脏宕机0.01秒,久久不能回神,差点在电影院痛哭。

31分钟前
  • 宝莲
  • 还行

我以为我不是颜控,但是未婚夫男出来之后我想就这也值得俩大美女为他爱得死去活来?

34分钟前
  • 戴圣诞帽的楼主
  • 推荐

肯导的表演&导演风格还是一如既往的油腻和抓不住重点

35分钟前
  • 原味乱码圣母
  • 较差

铺垫太长,剧情简单,缺少反转。剧本杀时代,还不如看看明侦🤣 但埃及是真的想去看看

37分钟前
  • 萝卜芽
  • 还行

《柯南的老年生活》....

42分钟前
  • .
  • 还行

哈哈,烂得我在电影院头疼。我的一个建议给到大家就是别看,要看电影版看1978版的就行了。不会翻拍就别翻拍了,服化道+风景拍摄还没78版的来得赏心悦目,剧情线改得乱七八糟,硬cue感情戏,全篇夹杂着黑人、txl的政治正确,这是在干什么啊!!你怎么敢翻拍的啊!!我真是纯纯大冤种我去看!我恨!

43分钟前
  • 椰奶冻
  • 很差

秦国大银幕第一对同性情侣

44分钟前
  • Drifter
  • 推荐

您真的觉得大家对胡子的起源感兴趣吗??

48分钟前
  • Alan
  • 较差

基本没有存在的必要,除非是作为埃及旅游宣传片。演技都很尴尬,Gal Gadot快成烂片女王了。

49分钟前
  • 咕咕鸡
  • 较差

改编成了一个“爱男人不得善终,搞拉拉才能活命”的故事。

51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到点了,侦探可以说真相了,至于怎么推理出来的,你不用管

55分钟前
  • 来自土豆星球
  • 较差

导演力太差了,太差了……是怎么能把这样剧本拍得臭长的,刑侦部分语焉不详,爱情部分脚趾抓地,埃及景的大柔光太廉价,合成景毫无大银幕舒适度。一次完全没必要的重拍……@MK2OdéonStGermain

58分钟前
  • 阿茶
  • 较差

救命,太可怕了,让人当场取消alist再也不想为了薅羊毛强行去电影院。颜值萎败(+演员本人debuff)的阿米锤演这么个莫名自带性瘾魔咒的男狐狸精谁吃得下呢,所有完全不性感的公共场合play都使我满脑乱ring“why dont we do it in the road”来缓解恶心感;金字塔特效过时得我全程惦记没打完的刺客起源,镜头和光影和剪辑全部业余得令人叹服。剧本做了一些干瘪死板的耸动改编,点缀了零零星星的white supremacy凝视和说教,头尾拧成了徒劳自恋的波洛故事尴尬补完。(以及我实在不想再听英国演员凹法语口音了,jane birkin也就算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何必何必)

1小时前
  • Finrod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