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

战争片大陆2021

主演: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李晨,韩东君,胡军,张涵予,黄轩,欧豪,史彭元,李岷城,唐国强,杨一威,周小斌,林永健,王宁,刘劲,卢奇,王伍福,耿乐,曹阳,李军,王同辉,艾米,石昊正,许明虎

导演:陈凯歌,徐克,林超贤

 剧照

长津湖 剧照 NO.1长津湖 剧照 NO.2长津湖 剧照 NO.3长津湖 剧照 NO.4长津湖 剧照 NO.5长津湖 剧照 NO.6长津湖 剧照 NO.13长津湖 剧照 NO.14长津湖 剧照 NO.15长津湖 剧照 NO.16长津湖 剧照 NO.17长津湖 剧照 NO.18长津湖 剧照 NO.19长津湖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1 16:52

详细剧情

  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

 长篇影评

 1 ) 写在烈士纪念日的今天

长津湖好哭的点其实不是硬煽情,

影片节奏还挺快的,特别是进入战斗部分之后,一场战斗结束,你还没来得及哭,战士们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因为影片没有预备时间给观众流泪,所以观影中,我只感到震撼、憋屈、以及联与当今现实对照的感慨。

片中,因为没有制空权,我们还没奔赴前线的战士被敌机当成赌注一样玩闹扫射。不满十九岁的小山和一群战友的命,竟然只值十美元。

因为没有制空权,我们甚至连中心指挥所都被敌机炸掉,将军躲防空洞,领袖的骨肉被烧死。

因为没有制空权,补给线被炸断,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我军战士们只能挨冻,吃着把牙都给崩掉的冻土豆,看敌军过感恩节。

我在观影过程中,其实有点生气,坐我后面的一对情侣一直在笑,战斗场面在笑,牺牲场面也在笑,一直反复“装备也太原始了吧哈哈哈”

是啊,当年他们就是靠着你们嘴里的“原始得好笑的装备”打下了这场立国之战,让你们能坐在电影院大厅里笑他们啊,他妈的。

我不是军迷,对那段历史知道得也有限,仅仅从家里长辈零星几句“一口炒面一口雪”窥探到几分,

不过电影里倒是展现得还不错,胡军的头盔看着有些怪,像缴获来的日式钢盔?还有一些装备,我无法说出大概,可也能感受到是万国造,所以雷公在缴获到那门炮筒的时候,才会摸着人家炮筒的光滑内壁艳羡地感叹“乖乖”吧。

这就让我不禁想起之前看过志愿军老战士回连队参观的新闻,年轻的战士带老人参观装备,老人第一句先是问,“这个口径都是一样的吧?”年轻战士说“对,都是5.8。”老人又被扶去参观装甲车,在车上问“这有好大功力?”得到回答以后,老人捂了一下眼睛,而后神色如常。

老人在后面采访里说,他想如果当年有这样好的装备,他的战友们不会那么早离开,他想哭,可这里是连队,不能把军人的精神丢了,于是他只是捂了一下眼睛,自己调整了过来。

而观影中的我,没有这样的精神,我捂着眼睛哭泣。

电影中的我们没有制空权,只能咬着牙屈辱着,而现实中,珠海这两天正如火如荼开着航展。咱们不仅有飞机了,更有尖端硬货了。

我为电影中的他们感到憋屈,气愤,但也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一份憋屈难受,仅仅只存在于电影之中”流泪。

这或许就是这部长津湖的意义,因为期待这部电影很久而又错过点映,于是我早早就买了今天十点的票,但没想到人还挺多,进场时还惊讶了一会儿。

除去那对烦人的情侣,坐我身边的是一对老夫妻,老爷爷在影院灯光暗下之前,手机里还放着烈士纪念日活动的央视直播。

电影里,牺牲的人说“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现实中,9月3号我们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这种光影与现实的交织,复杂的感慨才是让我流泪的理由。毕竟,纪念英雄的最好方式就是,英雄辈出。

当电影结束,黑底白字的致敬标语伴随韩磊老师的歌声出现;

当我走出影院,看着商场廊外装饰的红旗,真的。

正好是今天,正好是烈日纪念日,看到这部长津湖,是我的荣幸。

幸福,并感激着。

 2 ) 两场轰轰烈烈的战斗,一场模模糊糊的战役

如今的电影工业早已让战争片的场面达到了二十年前无法想象的境界,但《大决战三部曲》、《血战台儿庄》这些8、90年代的作品却依然被誉为国产战争片的巅峰,这其中的原因,尽在这部国庆档大作之中。

三个小时篇幅还原长津湖战役,本来绰绰有余,但编导团队在追求视觉效果和主旋律情绪的方针下,却把战役简化为了战斗。恢弘的战场实景拍摄的确能让三个小时转瞬即逝,但看完后你会发现,对于长津湖这场抗美援朝最惨烈战役的全貌,你的印象依然是模糊的。

如果你看过十年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就会知道这一战的制胜点在于志愿军利用长津湖的特殊地形,制定的诱敌深入,分而围之的打法。实操中的关键,则在于十万大军以无数战士冻死冻伤的代价,趁夜秘密急行军,分割穿插包围美军精锐。但以上这些,在这部电影中竟然几乎被完全省略,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游离于主线之外的通讯塔之战。编剧宁愿强行插入几场怀念大哥,抑或是该不该对敌人补刀的尴尬文戏,也不愿多做一些战略层面的铺陈和解析。一两句旁白和北极熊团长一句“他们是从天上来的吗”,就潦草带过了志愿军在此战中最可歌可泣的部分。也许只能解释为,拍摄部队行军的效果,远不如真刀实枪的战场精彩吧。

一部对题材失去宏观把控的作品,对于作品本身的整体把控也注定失败。所以在主线战事拍完后,五分钟内竟出现了柯大川、杨根思和史密斯将军三个不同视角的段落——前两个更是毫无铺垫的大乱入——我竟也并不意外。有佳句无佳章的观感,在结局突然到来之前早已定型。没有《大决战》等经典之作中对待重大战役的宏观严肃视角,制作再精良,明星再扎堆,场面再刺激再精彩,也不过像是加强版的抗美神片,过个眼瘾罢了。哪怕中间某些段落的确曾让我热血沸腾,走出影院回味,却发现情绪的立足点似乎并不可靠。几乎通篇以采访和图片形式呈现的《冰血长津湖》里,才有着那一战最真实最动人的全貌。每一个电影版《长津湖》的观众,都值得去重温一遍那部纪录片。

 3 )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IMAX《长津湖》!】 一定要看一场IMAX的!……不血腥,但战争场面宏大震撼,绝不亚于任何国内外的大片! 感谢屁股正到不行的陈凯歌导演。 我不想看那些虚头八脑的所谓“反战”。“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才是真正的反战。 我们不是战争的发起方,但是,我是不怕任何方面发起的战争!

反战,不是跪下去做奴隶,也不是面对牺牲哭唧唧…… 反战,就是告诉你: 我爱我的生命,我爱我的家人,我爱我的祖国,我想好好活着,但是你若是想凌辱我,我愿意用一切作为武器拼搏到底,用一场让你畏惧的战斗,免去你此后贼心不死的一百次!

七十年前的我们是这样,七十年后还是这样! 看《长津湖》期间,我不止一次想起我的七连:

“你懂七连吗?”

“你知道七连多少次从尸山血海中爬起来,抱着战友残缺的躯体,看着那支离破碎的连旗,那些个千军万马在喊胜利在喊万岁,七连呢?七连没有胜利。他们只是包好战友的伤口,然后对自己说我活下来了,然后我还得打下去。你懂当兵的这份尊严吗?”

“七连就是个人。就站在这儿!它比那房子还高,比那树还高。它伤痕累累,它从来就不倒。所以他是钢铁的意志钢铁汉。 谢谢《长津湖》,圆我七连梦! 感谢《长津湖》的教员父子线,真的真的很感动。 明天再刷一遍!

看不够!

 4 ) 《长津湖》:冰与血之歌

看完《长津湖》,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造成不平静的原因,和以往看片不一样,不是因为这部片太好或者太差,而是因为这样的故事从来不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而你还知道它是真的,这种感觉让人无法平静。

以一个相同规模大制作的史诗级战争片标准来衡量,《长津湖》确实还可以更好。但是,我奇怪的心理是,明知它没有那么好,却不忍心批评。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次历史现场的还原记录来看,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好或不好都没有存在本身重要。

电影《长津湖》取材于1950年冬天朝鲜战场上的真实故事。长津湖战役,在世界战争史上赫赫有名,因为它是在力量悬殊的对比之下,中美两国两支最精锐部队的对决。这场战役扭转了朝鲜战争形势,但也造成了双方大量人员伤亡,它的残酷结果和它的意义一样让人无法忽视。

熟悉军事的观众可能会对这场战役的战略、战术、英雄名字如数家珍,但对今天我们大多数观众(包括我)而言,它就是尘封在历史中的一段文字。正如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关于抗美援朝的爱国篇章,邱少云、黄继光,我们都知道他们是英雄,也知道他们怎么成为英雄的,但那文字的力量还是变成了一段与我们有距离的纸面铅字,只有在考试和朗诵时才会记起。

电影的作用,全方位颠覆了文字,甚至颠覆了纪录片影像。当我搜索“长津湖”三字时,我发现原来关于这场战役的纪录片已经有很多,而且也讲得十分清晰。但是为什么像我这样的观众从来不曾了解过,也从没有人给我讲述过,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有这样一段冰与血的历史?这是我在看完《长津湖》后久久不能平静的。

也许正因了解到大多数年轻观众对这段历史的陌生,编剧才有意在电影中设置一条主线——以易烊千玺扮演的伍万里这个孩子的视角,重新观察战争,进入战争,学习战争。他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故事线,就是拎起《长津湖》整篇故事的主线。有意思的也恰恰是,他的视角正如我们观众的视角,也代表我们在战争中重新学习战争。

伍万里踏上战争的路途,犹如一趟未知旅程。假设抛开战争的外壳,这个故事的模型将是我们所熟悉的“公路电影”,只要步履不停,总会遇到新的人、新的事,为未知而兴奋。

但“公路电影”放在了战争模型中,一切都变得恐怖起来。从踏上旅途偶然接到女孩抛来的红围巾,到很快摸到岩石上死尸的血,这不是少年去玩耍,这是去玩命。

临摹战争现场境况,让我们在观众席上如坐针毡。倒吸着一口冷气,也和荧幕中的伍万里一样,躺在岩石上默默祈祷敌机不要俯冲下来。——我想主创者的良苦用心包含在这里了,用一次又一次类似VR的实景模拟告诉你,当年他们就是这样去拼命的,你感受到了没?

叙述视角的变化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残酷体验,这是在以往中国战争片中不曾有的。即使相同抗美援朝题材如《金刚川》,它也是把摄像机架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因此我们是看遥远的一个故事,而不是“体验”那个故事。

在《长津湖》中,自从有了“伍万里”这个角色,角度就变化了。他的眼,代表了观众的眼;他懵懂无知的心,也代表了观众的心。他对战争的不了解、对英雄的渴望,都是不曾到过战争现场的观众都会有的心理。但他替观众去走了一遭,去感受战士们平凡的恐惧、饥饿和寒冷,以他观察到的周遭世界告诉我们,一切恐惧、饥饿和寒冷,比他感受到的还要严酷——因为起码他还活着,很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已经死了。

其实回顾我们看过的大部分战争片,它们都会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但是在战争中——当人类面临极为严苛、生死一瞬的环境时,人所做出的选择,恰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长津湖》让我们感慨如斯,因为它拍摄的不是一战、二战那些远离我们的战场,而是我们熟悉的面孔,一个个还和我们一样风华正茂的中国小伙,他来自浙江,他来自山东,他的父亲母亲打渔为生,他想念着上海家里的囡囡,他操着一口东北腔,他至死还唱着《沂蒙山小调》……

熟悉的文化环境,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年轻人形象。就好像大学的第一天,遇到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新同学,还未来得及熟悉彼此,很快就看到他们战死沙场。生命多么脆弱,一瞬间就像熄灭了火花,正如伍千里小本本上记下的名字——最后他们真的就是一个个名字,伴随生卒年月,永眠他乡。

电影拍出了战争的残酷,但现实永远更残酷。在我看完电影以后迫不及待搜索相关史料时,我看到一个个生还老兵的口述,是他们永难抹平的创伤。

一位护士曾为黄继光擦洗尸体,她说把他堵枪眼的那身衣服布揭下来,被子弹射穿的身体背后有“碗口一样大的窟窿”,脊椎骨都打穿打断了。她和战友给他擦洗干净,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一位邱少云的战友,就在旁边的阵地,亲眼看着汽油弹燃起的火烧到他身,烧了足足30分钟他却始终保持身姿……今天他说起来都无法控制眼泪。

《长津湖》中最后出现的战士杨根思,他的一位战友回忆起来不无遗憾地说,“当时他明明可以下来的,他可以下来的,他却要自己待在上面完成任务……”

亲临过战场的人今天无一不带着遗憾,遗憾和他们一样年轻的生命永远熄灭在战场,但更敬畏的是,为什么当时他们做出那样的选择。有的人可以选择活着的,却主动选择了死去。“视死如归”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个真实鲜活的生命,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付出。

我们在《长津湖》中最后一段看到的“冰雕连”,也是真实的故事。当美国士兵被打到必须撤退时,埋伏在山中的一个连的战士已在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中集体冻死。他们可以选择走的,选择生存下去,但他们保持伏击待命的姿势,完成了这超越人性的任务。

今天我们看到有关朝鲜战争的纪录片,便知道电影中美国士兵的敬畏并非夸大之词。不管美国英国还是南朝鲜生还老兵,当他们谈到面对中国士兵时,他们的恐惧依然历历在目。那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超出想象的意志力也感染了他们,它早已超出了战争的范围,更超出了人类想象的极限。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不仅是在“模拟战争现场”我们看到的火光一片厮杀一片血肉模糊一片,我感慨的是,如果历史不小心擦过我身,我被选择踏上这条路途,我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电影中不管吴京饰演的伍千里,胡军饰演的雷公,还是段奕宏饰演的“打不死的英雄”,他们都是在已知死亡在任意一秒都可能降临的情况下选择继续奔赴战场的。当朱亚文饰演的指导员说到“二次恐惧”时,我们才知道,不是打过仗的战士就不害怕战争了,他们打过,他们依然害怕。

那么在我们同样面临生死抉择时,以我们今天的斗志,能够做出同样的选择吗?我想了又想,我是做不到的,我怕冷,我怕烫,汽油弹烧到我身上一秒我就会跳起来,我一定会选择先活下去。

但是当时有无数人都选择继续在冰天雪地里待命了,选择主动去战场,选择哪怕做一名护士抬担架也好,他们在青春年华选择了“视死如归”。在纪录片中一位仍然在世的护士说,“那时候我死都不怕了,我还怕什么”。她选择去战场的那年还是一名复旦大学的大二学生,他的父亲是位实业家,临行前带她去买了一身新衣裳,写了离别信,却最终不忍目送她去战场。

也许正因在这样勇敢的年轻人的庇佑下我们才能幸福地活着,此刻吹着空调电扇,泡着咖啡,打着几千字,说着感慨生死的话。但几十年前人们做出的选择就是生死攸关,就是“一口炒面一口雪”在战地等待命令,他们每个人都知道为什么要等待,为什么要打仗,他们的死能换来什么,他们是抱着那样的期待活着。

“为了我们下一代不打仗。”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已无法想象战事火烧眉睫的紧迫,更无法想象如果历史换一个轨迹擦过,今天的我们会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是否还能这样把电影当作茶余饭后的娱乐产品,消磨三小时的时光。匈牙利作家伊芙特▪ 皮洛曾在他的著作中写道:

“电影既是为后代记录历史的方式,又是干预的手段;……既是文献,又是游艺场的娱乐;……”

当我们以娱乐的目光去看待《长津湖》时,我们可以大胆地批评它,在艺术上可以做得更好。但当我们以记录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时,我不忍心批评,也不会赞颂战争。我对电影故事背后的所有原型人物保持敬畏,今天荧幕上的3小时呈现,是为了不能忘却的他们,也为了让更多不曾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了解,曾经有这样的人,在生死关头选择了坚定不移的信仰信念。那才是永恒的人性光辉,照耀今天我们在和平环境中的人前行。

 5 ) 看还是能看的,但是没必要上纲上线只是一部商业片

我看了后,感觉没有原来老抗美援朝电影的味道,商业大片, 易烊千玺 演的角色就是败笔,吊儿郎当的样子,开始不说了,后边都说部队再济南还是哪整训了,然后再火车上还是那个鸟样子。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塑造的士兵根本没个兵样子,都是痞子样。战争场面前边的仁川登陆真假,还不如用老电影片段呢,后边战斗场面像红海行动,但是到最后雷公死了和冰雕连我哭了。致敬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还有感觉电影很多都是表达了美式个人英雄主义,而不是我们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志愿军的事迹是感人的,但是电影的拍出来的效果很难让人感同身受,有些地方让人出戏。还有这场战役的残酷性也没拍出来,其实我们的伤亡也很大,下边有人推荐的解说能让你了解这场战役//www.bilibili.com/video/BV1Ab4y117m7?share_source=copy_web还有最近出了功勋大家可以去看看能文能武李延年,没时间的可以看看这个//www.bilibili.com/video/BV1hg411F7BQ?share_source=copy_web讲的比较好,继续更新//www.bilibili.com/video/BV1z44y1x7tP?share_source=copy_web这个UP讲解的更好,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功勋看的我眼泪就停不下来

 6 ) 纯吐槽

——后的都是后加的吐槽

1. 这几个成名已久的导演,同样是主旋律,看看俄罗斯的《最后的前线》怎么拍的!养尊处优,吃饭的把式都玩不转!拍的一锅粥,小情小调,插科打诨!真TM愧对先烈!!!

——这三导演加主演拉东北冬天山区里,能穿都穿上,在野外睡三天,再拍这片子应该能好不少!

——真格的不行,仿真也不行吗!

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真情实感!这帮人当爷当习惯了?!没感觉了??电影拍的就能看出挺大岁数的血性都没了

——长津湖这电影,应表达的就是意志。人的意志。志愿军的意志。坚不可摧,毫不动摇。一个个战士的决心。

中国人美国人都是人。美国人有更好的武器,更有钱。长津湖明显不是讲战略战术上的卓越,而且这也得士兵能做的到才能体现。

两群人意志的比拼。志愿军完胜。先烈们体现出超越人性的精神。这才是重点!

2.剧情混乱,头重脚轻。战役怎么回事都没讲明白。

3.易烊千玺安排的设定就是个野小子,近似小流氓。设定想抄国外,还抄不明白。当年刚建国,我们志愿军有很多小战士,可不是这样子,那是保家卫国去的!

别再捧易的演技了,他演什么都是本色演出。没什么天赋,不行就不行。如果说努力钻研了,反正我没看出来。受限剧本,那演的也应是顽劣而不是二楞子。

胡军的角色最出彩,演技顶起来的,但剧本设定的喜剧成分过了,在战斗中还那样就不真实了。

张涵予脸上油抹的,别装了。骨子了不硬就别装那范,踏踏实实读史料作功课再来演我们的前线指挥。

段奕宏从士兵突击就装,一副欠揍样,但你火了可不可以研究研究角色别你个人性格抹到我们的英雄上。战斗英雄就你演的那样子。

吴京,我和很多人看法不一样。很简单,人家不玩虚的,来真格的,人家真去当过兵真吃过那苦。喜不喜欢见人见志。我个人觉得这角色演的立的住。

——就拿《最后的前线》举例,那些俄罗斯年轻演员让我看到真情实感,看眼神,是一个个真实的士兵军官。而再看看我们这些演员,我看到的是演,是装成志愿军。

4.你妹的一整就360度旋转,还玩炮弹对撞,你当是拍复仇者联盟呢吗?!这种电影还想玩这类花活,ztmsb!

5.除个别演员外,所有人都当成行活儿干的。没真情实感。这三导演一个都跑不了。喝喝茶水,一群人捧着,侃侃就这么拍出来了。

真tm不要脸啊!发展几十年了都不如当年黑白电影拍的好!

6.全国找些个有天分年轻人,把这电影拍了,绝对比现在这个强的多。

7.当年的仗打的那么艰苦,那么多人舍生忘死。最后就咣咣咣轰轰轰,一热闹,拍的轻飘飘。

——好战争电影都可以不开一炮,一样拍好。随便说个想法,志愿军从头到尾可以不放一枪,被美军按着打,就拍战士们在雪山埋伏的经历,结尾大反攻冲锋号一响黑屏。

因为最重要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的钢铁意志。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为什么他们被称为英雄?为什么不撤退,为什么不放弃,为什么去坚持?

8.还有那特效!花了几个亿,出来的都不如游戏特效!假的像是十几年前的水平,钱都分了是怎么的?!

——又想到一件搞笑的事:两帮人在朝鲜打仗,竟然从头到尾没有朝鲜士兵出现。实在是离谱。也就是朝韩士兵连龙套都不给安排。

 短评

和《中国医生》一样,令人敬仰的是事件或历史本身,而不是电影。

7分钟前
  • 欧阳喝喝
  • 还行

你说它没剧情吧,但战争就是这样打打停停然后继续推塔,就是这样的残酷和枯燥。然而这是一部电影啊,这也太平了吧,在战火的轰鸣中平铺直叙,毫无讲故事的技巧可言,像一部没有详略安排的流水账,情节还碎。人物群像塑造得也粗糙、浮于表面,大部分角色几乎可以套用到任何战争片里。镜头语言一般,能留下深刻印象的镜头寥寥无几,是我苛求商业片的艺术性了。三小时太长了,某些部分情节内核相似度太高,特别是后半部,还有一些碎片情节莫名其妙,有割裂剧情的,有情感推不到位靠回忆来强推的,依然是剧本的问题,而且什么都想放上去,就容易样样落个蜻蜓点水。这样一个催泪题材都没让我暴哭,导演也是属实厉害。另外这是这些年来我见过的解说字幕最多的电影。后来一看导演有谁,哦,明白了。

11分钟前
  • 手可摘星辰
  • 还行

篇幅可以删减一半。

13分钟前
  • 国士
  • 还行

去看了点映,值得票价,三个小时看下来还好,一直战争戏容易麻痹双眼,但是也刺激。我不喜欢红海因为没有对人物的刻画,很可惜,长津湖也没有这种类似的刻画,换句话说文戏很少也就那样。另外我认为这部电影可以分为好几幕镜头,到最后的一个小时才算长津湖,我觉得结局真的潦草,可能有第二部吧。总体看下来比八佰金刚川好看,但是我不认为这只是一个三小时史诗大作该有的表现,理应能更好。

16分钟前
  • 高质量鉴赏达人
  • 较差

想的太多,拍得太散。人工雕刻痕迹过重。

17分钟前
  • 很男的男
  • 较差

这拍的是动作片…美军除了空军,陆军就是屑。无语,真当抗美神剧在拍。不少画面甚至没制作完成,色调都没统一。战争场面又多又长。完全没有轻重设计。中国就没导演会拍战争戏吗?再,北方人演南方人能不能认真点,一口北方强调不说行为也完全看不出南方人

20分钟前
  • 王玦
  • 较差

沂蒙山小调一出,仿佛回到了很多年我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下虎峪村,我在听外公讲他抗战时候的故事。他总是说,战场上枪林弹雨,而他的头里一直有一块炮弹弹片,他的耳朵有一只听不见,但他说,比起战友,已经是最幸运的人。

22分钟前
  • 苏樱
  • 力荐

点映观影,场面非常震撼,摄影很有新意。不得不说四字弟弟的表现我个人很满意很惊艳,在电影中他不是偶像他就是那个敢拼敢打像只小兽莽撞向前的伍万里。

24分钟前
  • mongantagta
  • 推荐

我看见那句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的时候,突然的意识到教科书上这样古板的文字,背后的意义实在太沉重太深刻了。

27分钟前
  • 安然
  • 推荐

那些牺牲在冰雪中的战士,不应该被遗忘

28分钟前
  • 摩诃曼珠沙华
  • 推荐

只说实话:1、片长太长,对观众非常不友好。战争戏完全可以减少,士兵互相闹着玩的戏完全可以删减一部分,三个小时的电影,都开始两个小时了,才出发到长津湖;2、万里这个角色很不讨喜。明白导演想让观众看到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一个战士的蜕变,但是放在那样的战争环境下,两次三番耍性子,太过胡闹;3、再现神片段。敌我坦克射出的炮弹空中对撞,这概率估计不会很大;4、电脑特效出戏。电影刚开始就抠图,后面战争场面的特效也是显得很粗糙,说真的,如此重要的一部影片确最终呈现出来时这个效果,还是很意外的。以上是看完电影后我个人的一点观后感,不喜勿喷。

32分钟前
  • 吳點半
  • 还行

先看1950他们正年轻,再看长津湖,一边是听觉上听老兵们谈抗美援朝,一边是视觉上重现他们的过往,不得不说,都是非常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长津湖,吴京yyds!易洋千玺未来之星!胡军,朱亚文,为什么可以这么好啊!我觉得不得不说是李晨对比起来真的很糟糕啊,演技台词都不在线!最直观的感受是,我决定不过圣诞节了,从前我觉得和平年代百花齐放,过过节也没什么,现在我觉得不是的,历史教育任重道远,我不愿意傻呵呵地替别人庆祝胜利,我有什么资格去替别人高兴?我们的战士们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仍然浴血奋战,那些不是数字,都是人命,是我们有今天幸福生活所牺牲的人们啊!我们这么能不知道啊!怎么能忘记啊!!!

35分钟前
  • 今天中五百万
  • 力荐

人物情感突如其来,没有任何铺垫的悲伤真的很难让人入戏。镜头剪辑细碎,你不知道这是多线叙事还是单线,突然插入的很多镜头跟主线剧情毫无关系。动作戏太差,陈凯歌加徐克加林超贤三大导演化身迈克尔•贝,轰轰轰不停的炸。浮夸的台词被油腻的演法端上了天。镜头调度毫无美感。感觉又是一部政治任务片。红海行动还是这几年最佳战争片。

37分钟前
  • RF
  • 还行

小村庄夜战那段简直了,一看就是林超贤导演的手笔。炮兵、狙击手、机关枪手,扔手雷、近身肉搏,安排得环环相扣,节奏太好了。易烊千玺的扮相和特写也很精彩,没想到这么豁得出去。最后美军发现冻僵的志愿军尸体那里,虽然读书的时候看过这个情节,但还是被戳到了。

41分钟前
  • 觉日尧
  • 推荐

场面拍得挺好,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44分钟前
  • 江上悬鱼
  • 推荐

万里一个新兵在枪林弹雨里穿梭毫发无伤 难免让人觉得主角光环强大

48分钟前
  • 推荐

我觉得下次别设置这种任性小孩形象了,战争不是儿戏。

51分钟前
  • 跳广场舞的大叔
  • 还行

人物,从正派到反派,全都是脸谱化的、功能性的。北极熊团的boss,全程一副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表情。四字版伍万里一眼看去就是个(20)00后时代少年,像是来参加沉浸式主题教育的。主人公依然对战争不会产生一丝质疑。战争也依然不会对主人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丝影响。特效塑料感极强,部分大场景,真实感还不如《冰雪奇缘》。情节稀碎,主要靠铺得满满的爆炸音效和背景音乐吸引注意力。没想到国内战争片的天花板居然是拍喜剧出身的冯小刚导演。《集结号》和《芳华》虽然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存在这样那样的暧昧和局限,起码塑造的主人公都是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具有一定的人性深度。陈凯歌导演不该是这个水平,希望他能拿出写《少年凯歌》的真诚来拍战争片,以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55分钟前
  • 胡小猴
  • 还行

该夸的也夸了,透过这一部片子来谈谈文艺背后的症候。无论是多位导演联合执导的局面,还是对其散乱冗的批评,都不只是这一部影片展出现的问题,而是近几年类型片的通病。回到文艺发展史本身,依旧是“革命礼乐”与“礼乐革命”发生了转轨与变调。从配乐来看,两个半小时的影片塞下了近十条音乐动机显然是过于满了,配合上大量的战争镜头造成了感官的疲惫,也类似于戏剧的“音墙”干扰了演员的唱词。而这背后体现的正是好莱坞大片的叙事模式(中途岛战役)与样板戏类型产生的冲突。例如进攻动机的使用,军号旋律之后紧跟着一长串交响其实是不太合适的,这正是某种创作困局的隐喻。希望导演们能够结合好“花部”与“雅部”,形成新的主旋律类型。

58分钟前
  • Lodge的小世界
  • 推荐

“我们不打,下一代就得打”

1小时前
  • 只是咕咕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