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

剧情片中国台湾2017

主演:庄益增,陈竹昇,戴立忍,张少怀,陈以文,纳豆,丁国琳,李永丰,朱约信,雷婕熙,林美秀,小亮哥,游安顺,梁赫群,脱线,郑宇彤,鲁文学

导演:黄信尧

 剧照

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1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2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3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4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5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6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13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14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15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16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17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18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19大佛普拉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08:52

详细剧情

菜埔(庄益增 饰)是一家雕塑厂的夜间保安,家中有一位重病的老母亲需要照顾。肚财(陈竹昇 饰)是菜埔唯一的朋友,菜埔经常在值夜班的时候把肚财叫过来和他作伴。一天,两人突发奇想决定看一看菜埔的老板黄启文(戴立忍 饰)的行车记录仪里记录了哪些影像,希望向来风流的老板能够贡献出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解两个独身男人内心里的寂寞之苦。  行车记录仪所记录的影像果然没有让菜埔和肚财失望,但与此同时,两人也发现了黄启文的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实际上,菜埔和肚财的一举一动皆没有逃过黄启文的眼睛,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声,他决定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

 长篇影评

 1 ) 有史以来最好玩的一部文艺片

这部片子应该是我看过,有史以来最好玩的一部文艺片

来说说怎么个好玩法吧

首说片名

这部电影的片名之所以叫“大佛普拉斯”,是因为导演黄信尧之前拍过一支短片叫“大佛”,现在片子加长了,干脆像iPhone一样加个plus,所以“大佛普拉斯”的名字就这样来了。

导演还说,“片名有英文听起来比较有国际观。”

这也是相当调皮了。

再说手法

一部好玩的电影,自然少不了一颗“调戏观众”的心。

惯用的套路就是让剧中的人物直接对话观众,带来戏剧性和喜剧感,这样俗称打破第四面墙。在很多影视作品里都能见到,像《纸牌屋》、《死侍》、《麦克白》等等。

这部电影同样也有,但是更多的,是靠导演完成这波操作。

影片开头就开始了,导演口述完电影的制片、出品等等,然后念起了旁白:

在电影的放映过程中,我会三不五时出来讲几句话
宣传一下个人的理念,顺便解释剧情
请大家慢慢看,就先不打扰,需要的时候我才会再出来

相当清新脱俗。

后面有很多导演开车(就是那种开车嘛……)高能时刻,建议拿个小本本记录下来。

最后说画面

说来也巧,本片作为第54届金马奖的宠儿(10个提名,5个获奖),与上一届的金马奖最佳影片《八月》一样,绝大部分的画面都是黑白的。如果说《八月》是靠黑白的画面表达对旧时光的一种怀念,那么《大佛》中的黑白则是为了烘托本片的核心主题,即——有钱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当明白这个主旨之后,再看着这部黑白电影的时候,你就知道,这部电影讲的是穷人的世界。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给导演这个构思点个赞,既高级又有趣,既深刻又浅显,当真牛逼。

还能借助黑白画面,制造一些爆笑的梗。

所以本片更值得玩味的点便是,既然一个关于穷人们的故事,影片却丝毫不悲观,不消极,反倒是十分可爱

影片中有这样三个社会底层的人物:

捡破烂的肚财,兼职送葬队鼓手的门卫菜埔,流浪汉释迦。

从左至右:释迦、菜埔、肚财

这三个角色设定,基本已经是底层得不能再底层了,但在他们三个人身上,鲜有那种底层人员的心酸,反倒是每个人都流露出一种可爱的特质。

肚财维持生计的办法就是捡破烂,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每天在便利店关门的时候,拣几份快要过期的便当和菜埔分享。他过得确实窝囊,低声下气唯唯诺诺,唯独在菜埔的门卫室里却是趾高气昂盛气凌人。他最可爱的地方在于,纵然生活已经潦倒到这种地步,却还是保有一个爱好——夹娃娃。

菜埔呢,一看就是那种好欺负的人——鼓敲不好要被揍,在厂里也没少受老板的责骂,面对肚财也是言听计从,想找叔叔帮点忙还要被套路走一副眼镜钱……面对这一切,菜埔也没多少埋怨,逆来顺受。

但是这样的倒霉蛋,时不时还会蹦出一句可爱得要死的冷笑话。

肚财问:人有钱人出来社会走跳,是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你后面有什么?
菜埔说:凤梨、芭乐、香蕉。

释迦就更不用说了,长得就一副可爱的样子。

他没有故事,不知道从何而来,只是有一天忽然就出现在这个地方。整部电影里头,释迦有且只有一句台词,那就是“逛一逛”。

与这三个人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家黄启文。

开着宾士(奔驰)车,玩着不同的女人,在政界也是左右逢源。他的彩色世界是肚财们永远无法企及的,只有在深夜,偷偷打开宾士车的行车记录仪里的记录,去想象有色彩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黑白和彩色,底层人士和成功人士。影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世界。

影片后边,有句旁白说道:

那一年的台南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肚财的丧事,一件是护国法会。

这似乎是一种穷人的幽默,但笑过之后,你会觉得很辛酸。

一个是几乎无人问津的丧事,一个是全国瞩目的法会,明明是两起在现实中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事,却在电影里被放在一起,这样的戏码,永远只能出现在电影这个世界里。

这类苦中作乐的戏码在电影的其它地方比比皆是。

譬如在肚财的事故现场,肚财尸体的位置警方做了标记。

这明明是一件挺叫人伤心的事。可电影是里这么说的:

他是幸运的,起码死后还留下个形状。

甚至连配乐都显得那么地轻盈,似乎肚财的死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不过细想这仿佛又是生活的真相,对于这类人来说,很多时候即便死了,也永远无人问津。不会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在哪死的,死了之后又能留下什么。

肚财生前吃过的唯一一顿饱饭,甚至还是在临死之前。

所以,肚财死了,或许真的算是一件好事。

导演就是用这些机灵而又诙谐方式攫取观众们的好感和注意,再用自嘲的口吻去叙述几个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和命运。

不卖惨,不呻吟,不讲鸡汤,最后,再用一句台词,击中所有观众的内心。

片尾的菜埔来到了肚财的住处,在此之前,从没有来过这里。

当时的菜埔发现,原来他对肚财其实知之甚少。

当菜埔坐在肚财的飞碟里,里面堆满了肚财夹来的娃娃,还从杂志里剪下来贴在飞碟顶部的性感女郎图片,那一刻,菜埔在想那个平常只能欺负他的人,现在跑去那里了,他突然发现,自己对肚财竟然这么陌生。

于是便有了这句台词:

我想虽然现在是太空时代,人类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的内心世界。

所以,即使全片糅合了悬疑、喜剧、性、社会、孤独等等许许多多的元素,但我想,这最后这一句台词证明了,这绝对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

这样的文艺片,叫人怎么能够不喜欢。

鉴于本片还是挺荤的,内地估计是没法上了

所以我把资源放在公众号里

关注“我是尾号2473”,回复“大佛”即可获取

和《血观音》一起服下味道更好:

传送门: 三个女人一台戏,戏名就叫《血观音》

 2 ) 酒肉穿肠过,权欲肚中留

社会常常在讲要公平正义,但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应该是没有这四个字,毕竟光是要捧饭碗就没力了,哪还有力气去讲那些有的没的。


2018年春节档内地票房报收56.5亿,对比去年增幅67%,一片繁荣景象。

更重要的是,这个春节档虽然仍有烂片,但是口碑和票房越来越呈正相关了,让人看到了内地电影的一线希望。

但是要说差距,也不是没有。

就在春节档电影席卷内地票房的时候,一部台湾本土电影悄无声息的在网上流出资源。这部影片不可能在内地大规模上映,56亿票房也轮不到它分一杯羹,但它却在金马奖拿到十项提名,五项获奖,在豆瓣获得了8.4的高分。

这部影片就是《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其实是《大佛plus》,因为导演黄信尧之前拍过一部短片叫《大佛》,后来短片被业内大佬看中,才有了这部长片,这也是黄信尧第一次执导剧情长片。(之前他一直拍广告和纪录片)

不仅名字起的很随意,这部影片的风格也充满了戏谑的黑色幽默。从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开始,导演的旁白就打破了第四堵墙,让观众感觉自己并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听一个说书人讲故事。

为什么说《大佛普拉斯》比春节档电影强一个档次?因为这部影片的信息量太大了。

只看前半段,以为这是一部讲述底层生活的社会片,到了中间部分,又变成一个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片,直到最后,才发现影片的内涵一言难尽,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去消化。

(以下内容有剧透)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台湾南部,主人公是两个底层小人物,一个叫肚财(陈竹昇 饰),是个捡破烂的;一个叫菜埔(庄益增 饰),是个工厂的夜班门卫。

肚财(闽南语音同“肚脐”)其实很消瘦,他没有将军肚,也没有財,捡破烂赚不了多少钱,他只好捡便利店扔掉的过期便当填肚子。肚财孤身一人,生活看不到什么希望,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玩夹娃娃机。

导演的旁白说,实在不理解一个中年男子为什么有这种兴趣。肚财回复:夹娃娃很治愈啊。

菜埔是肚财的好友,闽南语中“菜埔”就是萝卜干的意思,所以菜埔这个人就像萝卜干一样,廉价、不起眼。

菜埔上班的地方是一家佛像制作工厂,为了迎接当地的一场护国法会,工厂正在制作一尊大佛。工厂的老板黄启文(戴立忍 饰)是个成功的商人,在政界也广结人脉,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肚财每天夜里都会偷偷溜进菜埔的值班室,给他带来一些色情杂志,再去捡一些便利店扔掉的过期食品,两人一边吃一边看,打发漫长的夜间时光。

某一天,百无聊赖的肚财和菜埔想找点乐子,于是调出了老板黄启文的行车记录仪,发现里面清晰地记录下黄启文的很多秘密,从此二人的夜间生活又多了一项娱乐。

行车记录仪拍下的画面都是汽车行驶正前方的,没什么意思,但是录下的声音就劲爆多了,不仅有黄启文招妓的对话全过程,还有女人车震时的娇喘。

伴随着肚财和菜埔对行车记录仪的翻看,观众的窥私欲也得到了满足。

《大佛普拉斯》的大部分画面都是黑白的,行车记录仪拍下的画面却故意加上了颜色。看到黄启文情人无数,学生妹换着玩,肚财不禁感叹:有钱人的人生果然是彩色的。

小视频看多了,肚财和菜埔已经能分清黄启文车震时玩的是谁。黄启文目前的固定情人是一个叫Gucci的混血美女,另外还有一位叫叶女士的老情人和他纠缠不清。

叶女士曾经为黄启文堕胎,一直以为自己能够扶正,没想到黄启文只是玩弄她的感情。现在叶女士年华已老,就想要黄启文赔偿她一笔青春费。

叶女士把黄启文约到外面,想要用她掌握的秘密勒索黄启文,没想到黄启文恼羞成怒,对她动了杀心,而杀人的场面就被行车记录仪拍了下来,肚财和菜埔看到了整个过程。

这段视频除了拍下了杀人画面,还纪录了黄启文的很多秘密,比如他一直带着假发,是个同性恋,以及叶女士的尸体被他藏在了佛像的肚子里。

肚财和菜埔被吓得一夜没敢睡觉,他们知道黄启文的势力太大,因此也不敢报警。

第二天,两个人到各种庙里去求签,得到的却全都是假大空的套话。导演在这里显然要黑一下唬骗百姓的各路神棍,一个叫土豆的朋友甚至把他们带到了“蒋公庙”。

菜埔问:有人拜蒋公吗?

土豆回答:靠北啊,猪八戒都有人拜了!

叶女士失踪多日,家人报了案,警方很快就把嫌疑锁定在黄启文身上。

一位老警察把黄启文叫到警局里问话,没多久当地的副议长就过来大闹警局,把警长和办案老警察都骂了一顿,黄启文被当场无罪释放。

“干你娘勒,要搞清楚社会规则”

有钱人的人生不仅是彩色的,而且真的可以为所以为。

肚财和菜埔知道了黄启文的秘密,黄启文是个聪明人,很快怀疑他们偷看了行车记录仪,于是这两个卑微的小人物就成了有钱人掩盖罪行的炮灰。

肚财以前进过监狱,最爱吃的菜是监狱旁边一家路边摊的“面会菜”。肚财在被灭口前,无意中吃了最后一顿“面会菜”,里面还加了一根鸡腿,这是很奢侈的,因为平时他白天只舍得吃一顿饭。

在一段很轻松的口哨音乐中,导演的旁白缓缓说道:“这是肚财今天的最后一餐,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餐。”

肚财的一生是很可怜的,而他死前最后的尊严仅仅是吃上一顿饱饭。

隔天的早晨,人们发现肚财死在了路边,警方说死因是酒驾。虽然肚财是不会喝酒的,他也没钱买酒,但是没人在乎一个拾荒者的真正死因。

菜埔知道肚财的死并不简单,菜埔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所以他希望在自己出意外之前,把母亲托付给小叔照顾,没想到小叔见了他就像见了瘟神一样。

后来,菜埔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黄启文不仅没有把菜埔怎么样,反而把他的老母亲接到医院里治疗。因为黄启文知道菜埔胆小如鼠,也知道他还挂念母亲的安危,所以根本不会造成威胁。

影片的结尾,焊接完成的大佛被送到了护国法会上,当僧人和信徒们对大佛顶礼膜拜时,佛肚中突然传来了撞击声。

是藏在佛肚中的叶女士还没死?结局没有明说,但是导演的讽刺意图十分明显:外表是一尊法相庄严的大佛,里面却藏了一具女尸,一个权力与欲望的牺牲品。

大佛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一个线索,善男信女们为了这尊佛像花了很多心思,甚至一个工艺上的瑕疵也要争执半天,但他们却忘了有句话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大佛修的再好,也比不上多做几件善事。

除了肚财和菜埔,《大佛普拉斯》中还描写了其他底层人士的众生相,比如在便利店打工的土豆,住在海边哨所的流浪汉释迦,以及肚财在废弃仓库里遇到的自杀者,他们都是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人,但是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帮助。

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社会底层的生活有多艰难,导演直接用旁白给出了答案:

社会常常在讲要公平正义,但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应该是没有这四个字,毕竟光是要捧饭碗就没力了,哪还有力气去讲那些有的没的。

这部影片是黄信尧导演根据自己在台湾十几年的所见所闻改编的,他自己在影片里的旁白很多,甚至超过了主角的台词。而一些不重要的配角,比如释迦只有一句台词,自杀者甚至一句台词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也是社会底层的一种失语现象,没有说话的权力,说的话没人在乎,渐渐的也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3 ) 大佛普拉斯:佛像肚内的众生

通向死亡的肚财到了彼岸,而通向众生的大佛传出异响。这响声到底是叶女士的回光返照,还是也如坦途积水,海边罗汉这样的魔幻一笔?

大佛普拉斯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导演讲故事的方法,《大佛普拉斯》很难被归为某一确定类型的影片。影片一开场导演就跳出来告诉观众,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不过在这个故事进行中呢,我还会时不时地跳出来讲两句。接下来,导演还真的担负起了旁白(Voiceover)的责任,而且影片中旁白作用丰富,不只有解释甚至剧透性质的回扣前情和预告后事,还有和角色对话的部分(肚财抓娃娃),甚至还有解释创作背景的部分(林生祥编曲“跟着董事长去冲浪”,甚至解释了曲风偏西部的原因)。这种手法看起来和《死侍》中很像,但是很明显在大佛里这种讲故事的风格意涵更为丰富,而不只是间离和突出喜剧效果。

在故事进行中,导演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观众,这些角色是戏中人,各位眼前看到的是一个故事,它和现实是剥离开来的,而这一形式又天然地和剧情走向相符。片中“窥视”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这种窥视是在欲望驱使下,需要隐秘地去完成的,甚至对窥视者而言是成瘾性的。肚财(陈竹升 饰)和菜埔(庄益增 饰)的生活就从窥视老板黄启文(戴立忍 饰)的行车记录仪开始改变,他们从偷看老板买春或偷情的记录开始,直到发现了老板杀人的事件。当他们在窥视记录仪的时候,我们这些观众和导演一起正在窥视着他们的生活。同时,这些所谓底层人民,低端人口在平时是被社会和大部分人忽视的群体,正如“面会菜”招牌上没有了“面”字,甚至在肚财蹊跷死亡之后,他的遗像只能使用社会新闻中被捕的照片,一方面讲了这一人群在物质极端匮乏下荒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讲明了他们被大众误解的程度,正如同肚财被按在地上挣扎的表情作为遗像的反差。到最后这个人的消失不会引起任何的波澜,大众记忆中的他只是一个被警察逮捕时反抗的拾荒者,连密友菜埔也是在肚财死后看到他抓的娃娃和居住的太空舱才更了解他,人与人隔膜至此。

肚财的世界

因了导演阿尧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影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既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苦大仇深状的奔走呼号:“救救穷人!”,也不是故作精英姿态虚情假意的人文关怀,但是这种叙事风格却更拉近了观众和角色的距离,也调节了叙事的节奏。旁白要慎用,在此前有丰富纪录片经验的黄信尧导演这里,旁白不失为他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在我看来导演眼里这个故事本身其实并没那么重要,故事里有凶杀的部分,但讲的不是善和恶;故事里宗教元素比比皆是,可导演没有板起脸布道训诫;故事里有对权贵的嘲讽调侃,导演也没有条分缕析去批判“吃人”的权力结构和深层社会原因。这样看来整部电影的故事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导演想透过这么一个现实中带着魔幻的故事来讲出人活着的道理。这也是我看到的主题:佛像肚内的众生。

众生

宗教崇拜或偶像崇拜这个事情,是绕不开的,刚刚和台北的朋友明鏡通话,她还没看过这部电影,她说在台湾各种新兴宗教规模发展壮大之势正盛,甚至大学校园出现各种宗教成立的社团,进行布道宣讲。在社会宗教氛围渐浓的情况下,导演在影片中也试图分析和解构精神信仰和功利主义下的盲目崇拜。信徒和师傅们见佛像参拜,却不知佛像肚内藏的是叶女士的尸体,肚财和菜埔发现凶杀案后惶然失措(又一讽刺,因发现真相而惊慌)去中正庙寻找解脱(十分功利主义的方法),在紧急时寻找最具象化的实物企图用最简单的办法暂离苦难,可这并不是真正自我解脱的方式。导演在影片中也多讽刺,比如老板黄启文格调不高(葛洛伯之译名便可见一斑) 和权贵政客勾连,玩弄女人甚至动念杀人,但是却包装以“文创艺术”还给护国法会制作大佛塑像。还有和黄启文车震的混血美女Gucci让黄叫她Puta,导演讲这词在西语里和Bitch同义,但是发音和Buddha易混,一个佛陀,一个荡女,还真是讽刺。另一处在师姐和大师傅来检查佛像建造进度时,大家口中呼号“阿弥陀佛”但是从议员到葛洛伯(Globe音译)老板都隐藏着自己的心机,就连看起来正直的师姐也是迷于大佛的肉身法相,倒也不赖她给黄启文留了着相的破绽。

不过导演也不是只有打破没有构建,在片里有两个角色值得注意,一个是没有名字没有台词的男人,他极其突兀地出现在了肚财拾废品的海边破房子里,不论肚财怎么搭话想要帮助他,他始终一言不发,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配乐《有无》的主旋律开始响起,在这部配乐比较克制的影片中明显的旋律出现,再配上这样一个神秘的人物,恐怕不只是为了体现肚财“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我认为更有宗教性的隐喻在这里,其实还让我想到“少年派”里海难之后天光大亮显“神迹”的片段。而且这个角色的外形也和佛陀有些相像不是吗?(着相了,收回这句。)

另一个角色是全片下来只有一句话的释迦,名字首先引人注意,释迦,是个法号吧。再有他出场时的介绍方式,导演跳出来说,这个人是张少怀,在这个故事里名字叫释迦,他只有一句台词“我就随处转转”(大意)。这寓意还不够明显吗?全片唯一可以跳脱出故事(宇宙)的角色,使用的是本名,而且他的这句词,换成“如来如往”有何不可。这样跳出来看,整个故事其实就像镜中镜,一众角色不论阶级地位都深陷其中,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肚财菜埔生存艰难,口无遮拦,窥探他人,黄启文老板对议员巴结谄媚,躲避纠缠的叶女士,惧怕露出秃顶真容(杀害叶女士时四下无人,仍怕假发脱落),甚至叶女士来找黄也是早有预谋,或是逼黄启文离婚扶正自己,或是索要财物补偿。众生皆苦,陷于轮回纠缠。而释迦,是跳脱的,我想也是导演的大佛所指。水的寓意也十分重要,在肚财的送葬路上,众人突遇路途积水不可前行,这可是十分魔幻的景象,导演这时候又出来讲话了,可能肚财不需各位还身在镜中的角色相送了吧,肚财可能已达彼岸。

最后要说到结尾了,结尾精彩呀,先是一段交叉蒙太奇交代大佛运往法会会场和肚财送葬之路,此处冲突和讽刺都出现了,通向死亡的肚财到了彼岸,而通向众生的大佛传出异响。这响声到底是叶女士的回光返照,还是也如坦途积水,海边罗汉这样的魔幻一笔,导演没有给出明确解释,这也是结尾的妙处。在我看来,彼时大佛已修造完毕,内部应当是密闭窒息的空间,从完工到运往会场时间也不会短,叶女士如果真的被封于佛肚生还希望微乎其微。何况导演镜头里也没有交代黄启文到底有没有把叶女士投身佛陀身内,这事只有活着的菜埔知道了。

那么最后的敲击声该怎样解读呢,如若不是叶女士复生,那么这让诵经声都停止的敲击声必是有所意指,这声音来自佛肚内部,或为众人顿悟之声,或为众人迷惑之声,亦或为另一隐喻,即镜中众生皆困在一处,不论贫富贵贱,皆解脱不得,就算四处奔突,也不过撞的是响声大作,最终若不看破还是困于佛肚不得脱身。结尾字幕起后在废墟中捡色情杂志看(生活如旧)的菜埔如此,投尸叶女士的黄启文如此,画像被铺上房顶遮雨的议员如此,骑着粉色电驴的土豆也如此。众生纠缠,困于佛肚,解脱与否和社会规则(「三分靠作弊;七分靠後壁」)、身家佛派地位也全无关系,就看你活着的道理。

大佛普拉斯

Ps:这部电影彩蛋众多,比如片中叶女士全名叶如芬正是监制之一的名字,再比如高委员,似是呼应立法委员高志鹏。组内的人在电影中有这样Trick的部分,让懂得暗语指代的观众会心一笑,这才是彩蛋的正确用法吧。漫威那种片子结束后出来一段博君一乐的片段我愿意叫它片花好吗?

最后送上我很喜欢的主题曲《有无》——林生祥

林生祥《有无》54届金马奖现场版

 4 ) 肚财是被启文杀的吗

电影中,肚财的死被警察判定为:过量饮酒,然后被撞死了。

大家都知道,肚财从不喝酒,而且一般都是喝酒的撞死人,哪有喝酒的被撞死的,最重要的是,肚财还是一个买不起酒,一天只吃得起一顿饭的穷光蛋。

作为观影人,有着上帝视角的观影人,大家的直觉,几乎认定了是启文杀死了肚财。在这个认定下,有人甚至已经提出了电影中的一个bug——启文是怎么知道肚财他们看了他的行车记录仪。

其实这个根本不是bug。

因为在我看来:肚财真的只是死于一场意外,和启文并没有直接关系

而警察为什么给肚财的死一个荒诞的结果——因为肚财就是一个死了的流浪汉啊:没有证件,没有家人,没根没枝,静悄悄地死去,不会有人追究他的死因。

对于这样一个流浪汉的死去,和死去了一条野狗有什么区别,警察为何要浪费精力去查他死亡的真相,直接给一个醉酒,盖棺定论,多么省事简单。

要知道,警察的摄影机可是会晃来晃去的。让一个买不起酒的流浪汉死于醉酒,不就是和晃来晃去的摄影机一脉相承!

以上观点,是出于警方角度。

我为什么认为肚财的死和启文没有关系,因为启文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看了他的行车记录仪。

你看,启文被警察约谈后,回来走到菜埔的值班室。

他说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进过这个房间了,然后眼睛却看向电脑的监控画面

很多年没有进过这个房间,言下之意可以理解成:他没有来过菜埔的值班室,所以不知道这里的监控可以看见哪些角落。他杀叶女士的那个晚上,菜埔值班室里的监控电脑,到底有没有拍到些什么。

他拿下假发,说自己很多年没有拿下过假发(杀叶女士的那晚假发掉了下来),问菜埔是否看过他这个样子,菜埔点头摇头,含糊不清。

在我们观影人的上帝视角里,知道是行车记录仪记录了启文杀人的过程,而在启文的视角里,他根本就没有往行车记录仪这个方面想过。

他在菜埔的值班室关注的:是监控器是否拍到了他杀人!菜埔是否通过监控看到过什么!或者那个晚上,菜埔有没有听到什么响动,看到些什么!

你看他对菜埔的说话顺序,先是关心:工资是否够用,房子漏水,母亲生病;接着拿下假发问菜埔是否见过;得到菜埔含混不清的回答后,他开始施威:你上班的时候打瞌睡,你捡垃圾的朋友经常来这里找你聊天......

恩威并施的言下之意就是:你上班不认真的事我都知道,但我不会炒了你,所以我不管你知不知道什么,都给我烂在肚子里,别去外面胡说,要是被我知道了,你知道下场。

在启文的视角里,他怀疑的对象,其实一直都是菜埔,根本不是肚财,就算要杀人,他也会杀菜埔,而不是肚财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我说启文关注的重点是监控器,并没有联想到行车记录仪?

如果启文联想到行车记录仪,看过行车记录仪里面的视频,就会知道行车记录仪完整地拍下了他杀害叶女士的过程,这可是直接的、致命的、关键性的证据。

如果启文知道了菜埔和肚财看过他的行车记录仪,这两个人算得上是亲眼目睹了他行凶杀人,关键他还不能保证他们是否拷贝了一份,他又怎么会只杀肚财,不杀菜埔呢?

有人说是因为菜埔有母亲可以威胁,肚财找不到把柄。

拜托,如果启文知道了菜埔和肚财看过他的行车记录仪,他怎么可能因为有什么可威胁的就留下一个“目睹”了自己杀人过程的人!

要知道,启文可不是什么心理素质强大的人

在胖胖的女士说佛相不对称,不够庄严的时候,启文在一旁不停地擦汗。

注意,这个时候,胖胖女士还没有提议要把大佛锯开重塑,启文已经因为心虚紧张,不停流汗了(因为大佛里面装着叶女士的尸体)。

以启文的性格,如果他知道菜埔看了行车记录仪,肯定菜埔“目睹”了他杀人,这个威胁,他是绝对不会留的。

参见他对叶女士动杀心时,正是叶女士拿她拍摄的监控视频威胁他。

同样的,菜埔和肚财虽然提过他们是不是要去报警,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报警。

他们手上拿着的,可是启文的杀人视频。如果他们报了警,启文怎么可能只是被约谈个话而已?

换言之,菜埔和肚财,把他们看见启文杀人的事情烂在了心里,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即便土豆看出来他们遇见了不好的事情,但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情。

所以在启文的视角,他根本没有想过行车记录仪拍到了什么(要是想到了,早就清理行车记录仪了,还会留着给菜埔和肚财看),他唯一担心的,是监控视频拍到了什么!

以上观点,出自启文视角。

很多人不解,启文找菜埔谈话后的那晚,肚财站在外面不敢进,为何会对这里产生留恋、不舍。

因为没过多久,肚财就死了。

在观影人的上帝视角里,直觉总认为这是肚财知道自己要被启文杀害的预感,这些话,像是一个将死之人对生的留恋。

这的确是肚财的留恋,但不是一个将死之人对生的留恋,而是一个“人”对生而为人,应当感受到的“尊严”的留恋。

他在菜埔的值班室,可以对菜埔高声说话——这是唯一一个他可以对别人高声说话的地方。

他和菜埔看启文的行车记录仪视频——视频里的声色犬马,是他唯一最接近的富人的世界。

他在这里,才不再是那个每天只能吃一顿饭的捡垃圾的肚财,他才能微微跳出他黑白的人生,接触到一点彩色。

可是启文对菜埔说——我知道你那个捡垃圾的朋友每天到这里来找你聊天。

你想想,要是你朋友的老板对他说,知道你在朋友上班的时候,每天去他公司找他聊天,你还敢再去朋友公司找他吗?

那不是连累朋友丢工作吗!

并且,肚财来找菜埔,原本就有一点偷偷摸摸的意味。

启文杀叶女士的那晚,肚财和菜埔在值班室看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听到启文的车响,肚财马上躲到了桌子下面。

他偷偷来启文的公司找菜埔,得知被启文发现,试想,肚财还敢再去吗?

他不能再来菜埔的值班室,就意味着他再不能来到这个他唯一可以对别人高声说话的地方;

再不能通过行车记录仪的视频,看富人世界的声色犬马(借以解决他的生理需要);

再不能微微从他黑白的人生跳出来,接触一点彩色。

他将失去他人生的小确幸。

他怎么不留恋!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暗示了肚财并没有认为会被启文杀害——

他一个流浪汉,如果预感启文将杀害他,肯定早逃之夭夭,有多远走多远,怎么可能去吃了顿面会菜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以上观点,出自肚财的视角。

关于释迦。

在我的视角,总认为释迦等于佛祖释迦牟尼。

肚财出事的那个晚上,释迦梦见和肚财见了一面,醒来,预感肚财出事了,然后他去隔壁的泳池洗了一个澡。

和这里对应的一个点应该是:启文塑的那尊佛里,藏着叶女士的尸体。

尘世的佛藏污纳垢,真正的佛预知悲苦,但也就是预知罢了。

 5 ) 表面是情欲,内里是政治

如果不是去年3月份自驾环台湾岛,我不会相信《大佛普拉斯》里底层人的生活条件会是那么简陋。

事实上,不仅仅是东部的花莲和台东这种区位导致的经济不发达地区荒芜了大量公路两边的住宅和商铺,即使是台中这样文化地位较重的城市,也缺乏经济活力,更不用谈基础建设了。在台北,普通上班族家庭的生活也无法维持往日的光鲜——越来越多的家庭将自家的房子空出一间出来做民宿赚外快。

太平洋上的“宝岛”,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叠加,在国际上无法为自己发声。

台湾,就是影片中所有女性形象的合集。没有完整的姓名,只有——叶女士、Cindy、Puta或者Gucci这样的指代;性(政治)上没有主动权,甚至没有正式的交合地点,只能在野外或者隧道临停角落的Benz里;向往着美国,但没有能力抱紧美国的大腿。

能离开的人都离开了台湾,不能离开的人在这里行尸走肉,逐渐麻木,对外面发生了什么(政治)逐渐麻木,本土小士多Savon和Seven傻傻分不清。

台湾,也是影片中的流浪汉释迦,名字模糊,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流浪。即使是流浪者,也尽其所能将自己的住所整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

情欲,仅仅是“精英”的游戏,对底层人们来说只是劳作之余后的八卦话题,底层人永远只能通过行车记录仪听到和脑补,只能通过丢弃的杂志看看,在他们的生活里,性是不存在的。

影片表面上谈的是性,实际谈的还是政治。

至于大佛和法会上唱诵的《金刚经》,应该是导演的私货——表面上的法相庄严,实际承载了多少不堪,《金刚经》里对有无的论证和五浊恶世贪嗔痴盛行也是一组讽刺吧。

说来说去,也还是政治。

 6 ) 一个人的宇宙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

“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

导演黄信尧在片中,说了这么一句旁白。有点像金句,很适合豆瓣电影短评人,或者写上电影日历。

整部电影还没有开始出画面,黄信尧的声音就跳了出来,打扰观众讲歹势。

画外音是《大佛普拉斯》在黑白影像、行车记录仪以外,电影更重要的一个技巧形式。它看起来,并不是因为剧情无法衔接,干涩需要润滑,而是导演有话说。黄信尧在故意阻止观众的移情投入,产生共情体验,但到了结尾部分,当林生祥的《面会菜》,月琴弹拨出轻轻的口哨声,许多人还是会被打动。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非常自由,拍得有点随心所欲的电影。自由,包括导演的无所不在,突然跑出来一个到处游荡但只有一句话的释迦,海边小屋里默不作声的、失志的人,商业卖点类型元素极浓的杀人事件,讽刺入骨的“我们都在大佛里面”……

2018年的今天,是一个什么时间点。

伊隆·马斯克已经把特斯拉送上了天,去找火星人。但黄信尧说,我们却无法探索他人内心的宇宙。

人是很简单的一种生物。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嗷嗷落地,无声死去。

太空时代,与我们同步。但我们多数人,却感觉有些许遥远。只有出现伊隆·马斯克的新闻,我们才会回到人类飞向太空,登陆月球的时代。

在宇宙,或者名为宇宙的名词面前,它是我们人类所了解的无限大。在它面前,人与人才是平等的,会引发共同命运这回事。更准确的说,渺小的人类,真的太不起眼了。人变得根本不重要,是一个共同体,是被焊接在特斯拉跑车里的电路板,上写:

*Made on Earth by humans*

喏,只有一个英文单词,humans。

那么,大到无极限的宇宙啊,是如何能够变成一个人的内心呢。这是周而复始的能量循环,还是艺术家的美好愿景。

不得而知。

毕竟,人类制造的,又不只有火箭和太空飞船。人们也制造柏林墙。

前几天,是柏林墙倒塌的第10316天。然后你应该知道的,柏林墙从建成到被推倒,总共存在了10316天。

想起《大佛普拉斯》主人公死后,送葬路上,突然涨漫的水,像一道河流,你看得到往生的人。又似一道海峡,我们看着台湾电影。

以柏林墙为代表的隔阂,让人类互不认同,野蛮撕裂,直近生死。这个墙,远到川普信誓旦旦要铸造的铜墙铁壁,近到朝阳东坝天璞小区不同业主势力的隔离墙。上至特区未落的深圳河,下抵帝都清理低端人口。明如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暗有伟大的防火长城。

《大佛普拉斯》最让人绝望的,就是人与人的阶层阶级划分,南部最低下的民众,过着神明庇护又呜呼哀哉的黑白生活。他们跟不上生活的敲击节奏,他们无法想象有钱人的生活。他们的女人是降维过的,就连拥有的一瞥粉红色,也是暧昧的。

他们被关在了门卫室,游戏厅和垃圾场。肚财连一张相片和证件照都没能留下,只有上了电视新闻的视频截图。死则死矣,一张睁眼的照片都指望不上,好歹,还有个粉笔画的人形,是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可怜的人啊,希望那是他认为舒服的躺卧姿势。

人们还制造佛像。

片名《大佛普拉斯》的普拉斯,来自Plus的音译。最表层的意思,只是黄信尧把作为电影短片的《大佛》,升级成了一部剧情长片。

全片充斥大量的谐音直译和俚语操作,这是台客天性使然,也是电影营造的黑色幽默风格。更重要的,这是一部需要大量翻译的电影。

譬如主人公菜脯,就是闽南语的萝卜干。他母亲,老打点滴那位,索性叫咸菜婶。咸菜萝卜干,绰号取代了名字,就仿佛是在实践伟大革命导师的教诲:阶级成分早已经划好,定了性。

需要翻译的词汇,还包括拥有英文Kevin的董事长,名为Gucci的辣妞,Puta和Budda,Global直译的葛洛伯。又或者是洗门与7-11,问候别人母亲与阿弥陀佛。

菜脯肚财释迦,不配拥有一个英文名。他们属于方言的世界,扶乩无解,就连蒋公庙的神明,都不想挑他们。

另一层看不见的翻译,是导演黄信尧从头讲到尾的评论音轨。有人会说,他是在评论,是在讲解故事,但我更认为,他是在翻译,把画面影像,翻出来观众看不到的一面,或者是他希望观众知道的,每一个片段隐藏的信息可能。

很难搞的制片人叶如芬,变成了被搞定的叶女士。同样难搞的摄影师钟孟宏,变成了拿下金马奖最佳摄影的中岛长雄。作为电影配乐的林生祥,给有钱人弹奏,也给穷苦人唱歌。

老地方见的Kevin和叶女士,画面索性是一片河滨的黑夜。男女的吵架,看客的评论,低吟的音乐。

导演无情地预告电影人物的命运,又有感情地抛出一些金句。不管是否好奇,猫一定会死。

生活在台湾南部的黄信尧,早年从事纪录片创作,熟稔底层民众的讲话口吻。电影以戏谑幽默,道出人生的荒谬与悲凉,笑中泛泪,感动却带着酸。据说,黄信尧还主持过民间电台,推销保健品大力丸之类的广告,与民消夜,好似广播时代的街头艺人。如此丰富多彩的个人经历,完好解释了《大佛普拉斯》的台味和黄腔从何而来。

无论是温泉泡汤高唱《台东人》,酒池肉林的权色交易,还是黑夜中身材辣爆的叶女士,淫声浪语不断。无法提供有效信息的行车记录仪,却提供了夸张过火的花边性事想象,恰是台湾社会的真实写照。看不见的,才是最丑恶的。但看不见的,何尝不只是想象。

《大佛普拉斯》出现的《台东人》,这首歌称得上奇歌。因为它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劝大家不要沉迷欢场,另一种是完整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故事。

前一种是网上目前可见的多种唱法,比如陈雷,伍佰,还有电影里的猪头皮。后一种,比较接近巴奈那版。用在《大佛普拉斯》里面,与片中对欲望的重复表现和长篇点评,完美扣题。

可以翻译下第一节歌词:

「竹筍離土目目柯」

出了土的竹笋一节一节越来越老,好比岁月一年一年老去,女人青春稍纵即逝。

「移山倒海樊梨花」

就连一身绝技的樊梨花也无计可施。《移山倒海樊梨花》是2002年民视的一套古装电视剧,由孙翠凤和马景涛主演,你们去搜吧。

「有情阿娘仔就甲取」

若有情比海更深的姑娘,就赶紧娶回家当老婆吧。

「毋通放乎伊落煙花」

不要让这样的好姑娘沦落到烟花场所啊。

《大佛普拉斯》兼有道听途说的打趣和人生空空如也的抒情,巧妙渗漏掉了老司机开车上路的金钱性事狗血,完成黑色幽默到虚无文艺的主旨提升。当有钱人通过把玩不同女人,洋洋得意地宣泄性欲;当底层民众通过行车记录仪,对空无一物的画面评头论足,满足了偷窥欲;当导演通过画外音,打断并调侃观众,“你们千万不要把这个故事当真了”。

影像的欺诈与狡猾,真实与假象,不仅通过反复的推演重放,角度切换,还需要黄信尧这样一个导演兼翻译的角色。你才会明白,这个大世界,本来就有许多无可奈何和不可理解。

我不认为,《大佛普拉斯》是在破口大骂佛教,正如讽刺颐指气使不作为的政坛人物,也是台湾电影常见的议题(用力过猛的《血观音》)。好比是个韩国电影,都喜欢黑下国家体制。

《大佛普拉斯》当然做了那些事情,但它最成功,也是最恐怖的地方,不在于权贵打压号令底层,而是底层人人自知,却没有任何翻身可能。两个人的一宿无话,海边失志人的无话可说,释迦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为什么呢,因为没人关心他们说什么。没人在乎,也没用。

到头来,菜脯肚财话最多的,就是对着行车记录仪的时候。他们是战战兢兢的偷窥者,也是拥有了选择话语的操作者。

到头来,台词最多的那几个人,居然包括导演黄信尧本人。他是在为何人而说?

如此说来,同样话很多的黄信尧,不见得只是纪录片的手法延续,而是水到渠成的一定要说。电影最难得的,是台湾电影一如既往地关照小人物,同情失败者。在不忘人文情怀的道路上,依然需要黄信尧这样的人挺身而出,一再说道。

 短评

虽然真的是老生常谈,但真正优秀的文化作品还是大概率孕育在自由的土地上。

6分钟前
  • 无聊的华华🇺🇦
  • 力荐

“我们已经可以依靠科技进入外太空,却依然无法走进一个人内心的宇宙。” 忍俊不禁的小幽默,互相打趣的小人物,上演着一出出悲伤的人间喜剧。富人的世界永远是彩色的…

1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放在华语片大年依然是一骑绝尘的好 诙谐过后透着悲悯 前50分钟是小聪明 后50分钟是大智慧

12分钟前
  • 凹凸
  • 力荐

你知不知道有一种说法,说人白天诵经文,晚上会梦鬼神,因为在消业障。为了图安眠,有人躲进满是娃娃的太空舱,有人躺在浪涛声声的吊床上。有人掉光了发,有人被鬼神扰。人生希微得说不出一句话,命运憋闷得出不了一口气,谁不是躲在大佛腹中诵经的人?后来有个人替我诵,说噩梦他来做,而功德都赠我。

1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菜埔对着小叔吞吞吐吐屡次被打断那一段最悲伤。那一瞬间希望有人听他说话,哪怕一秒。

17分钟前
  • 未亚
  • 推荐

树顶仔一只虎头蜂,莲雾开花满树红,电影色彩阶级学,有钱人的世界是彩色的,三餐海产呷鱼块,假发一天不戴不安心,闽南三尺有神灵,大佛肚中众生相,一口一个阿弥陀佛,一口一个干你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1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世间权钱二字,人分上下两流。上流锦衣玉食,骄奢淫逸,干尽下流的勾当;下流残羹冷炙,囊空如洗,只以上流为榜样。大佛虽有,信仰全无,又能怎样!

26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黑白影调与有钱人的生活是彩色,似乎把问题抛向了绝望的阶层分化,但弁士说书人的口吻,兼有道听途说的打趣和人生空空如也的抒情,巧妙地渗漏掉老司机开车上路的金钱性事狗血,完成黑色幽默到虚无文艺的主旨提升。谈笑风生间是轻松加愉快,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种让人想哭的吴念真·酸。

3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這不完全是黑白片唷。因為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的。以黑色幽默包裹的社會寫實劇,很貼近台灣社會。導演黃信堯後設的口白,不僅是趣味,也巧妙中和了故事裡那種幾乎沒有出口的黑暗抑鬱。社會階級分化,貧富差距,宗教政經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諷刺的超到位。拍了一個很棒的結局

33分钟前
  • 裘笛
  • 力荐

年度最佳华语片。黑色幽默、社会批判通常容易显得老生常谈式无趣,但黄信尧的这次实验手法却充满了扎实的台南风味和富足的人情味,让这份批判变得生动。单论「遗照」和「飞碟」这两场戏的情感力量之巨大,翻遍去年全球范围内的新片都很难找到几个可以与之匹敌的,简直是令人搭乘太空船到月球然后蹦极蹦回来...

34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Puta是大佛、大佛是Puta,老司机一路开车尽显灯红酒绿。粉色摩托潇洒自在,娃娃飞碟一方净土。依老衲看,神明鸾文是假、大佛显灵是真,即使乞丐养猫自身难保,友谊也会地久天长。

35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人生好孤独啊,我们作为朋友,你却一点不了解我;我们作为爱人,你却要杀掉我;我们作为亲人,你却要欺骗我。就让我做一个追逐海浪的人好了,没有故乡,在世界上仅剩的一张摇篮上,抱着你的遗像,用沉默祝福你,用愤怒度化你,用夏天的雨纪念你。

40分钟前
  • 蒲末释
  • 力荐

你永远不会知道他人的皮囊之下,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就像你不会知道,万人朝拜的菩萨肚子里有一具死尸,也不会知道一个收垃圾的大叔,屋子里摆满了洋娃娃。

43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有佛无慈悲,有性无爱,有法律无公正,有警察无正义,满满的绝望。“当然有困难...对他们来讲,无论是出太阳还是下雨,都会有困难,但他们没办法去想生命的困难...社会常常在讲要公平正义,但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应该是没有这四个字,毕竟光是要捧饭碗就没力了...”

48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那时我们还太年轻,不知道上帝已经在暗地里给每个人都准备好了最后一顿饭。

53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殘酷的是...僅僅是觀看這些人的日常生活都有些獵奇,把悲傷的事情用喜劇來表示,更顯荒謬

54分钟前
  • Andrew
  • 推荐

有点茶馆听说书的感觉。市井乡氓的卑贱生活,乱象丛生的台湾社会,咿咿呀呀的旁白带来拍案惊奇的效果。在低俗猥琐中接地气,在黑色荒谬中怜悯,人生已是烂泥打滚,揣着一颗佛心才能普度——对小人物来说,平安是福...

5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看到“我要你干我”的时候家里人推门而入,真的百口莫辩

1小时前
  • 王大根
  • 推荐

干!这片要是放在春节档我会刷十遍,比99.9%的贺岁片都有趣,但,片刻的有趣过后却是莫名的感伤和悲凉,俏皮的台词不止是博观者噗嗤一笑,更是导演和角色的自我解嘲,导演的旁白同时达到了调侃、补充和间离的多重效果。看似天马行空实则举重若轻,耍纪录片的导演拍的悲喜剧,轻盈的实在不像处女作。

1小时前
  • 柯里昂
  • 力荐

「雖然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類可以搭乘太空船到達月球,但卻沒辦法看穿每個人心裡的宇宙。」

1小时前
  • 水原吸管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