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

韩国剧韩国2011

主演:韩惠珍,朱相昱,金敏贞,徐道营

导演:金钟昌

 剧照

荆棘鸟 剧照 NO.1荆棘鸟 剧照 NO.2荆棘鸟 剧照 NO.3荆棘鸟 剧照 NO.4荆棘鸟 剧照 NO.5荆棘鸟 剧照 NO.6荆棘鸟 剧照 NO.13荆棘鸟 剧照 NO.14荆棘鸟 剧照 NO.15荆棘鸟 剧照 NO.16荆棘鸟 剧照 NO.17荆棘鸟 剧照 NO.18荆棘鸟 剧照 NO.19荆棘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5 00:52

详细剧情

  由《AIR CITY》编剧李善熙作家和《玫瑰色人生》的金钟昌导演携手制作,讲述了命运般相遇的韩宥京和徐静恩这两个女人艰难的人生中,充满感动的故事。韩惠珍将饰演为了摆脱命运桎梏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忍女人徐静恩,金敏贞则是兼具美貌和实力的电影制作公司社长韩宥京。朱相旭将饰演财阀家庶子李英祖的角色,剧中李英祖是在东大门市场经营服装店的年轻事业家。

 长篇影评

 1 ) 荆棘鸟与希波吕托斯

希波吕托斯崇尚独身而贞洁的阿耳忒弥斯女神,轻视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忒,因此遭受了被继母Phaedra迷恋的苦难,最终死于父亲的仇恨。剧集Ralph和Vittorio在雅典的时候看到了这一幕希腊戏剧,从基督教的角度解读希波吕托斯是完全无辜的,但是古希腊人却认为他不肯去爱的高傲(或者说认为自己Beyond human love)是一种罪过,guilty for being too proud。Ralph和Meggie偷情后找到Vittorio忏悔时,“you went to the rose”,Vittorio却安慰他proud spirit被addressed了,不由得让人想起以前神父性侵女孩导致女孩堕胎后被主教安慰的反而是神父的新闻……据说影片系列在Easter复活节圣周release遭到了美国宗教团体的反对,认为会让人的心灵变得unholy和不坚定。

Meggie和Ralph的感情线似乎从Meggie还是女童的时候就开始了。Mary Carson的潇洒、精明和敏感让人肃然起敬,基督在旷野被魔鬼诱惑,魔鬼爱基督还是恨基督?Mary Carson用ticket to Vatican诱惑Ralph,她老年压抑的欲望转化成了某种权力结构中操纵一切的病态行为。Ralph被诱惑了,抛弃了和Meggie在澳大利亚Drogheda牧场无忧无虑田园牧歌生活,从此在宗教体系之中一路高升。电影对宗教的处理是合格的,对Justine的改编也显得合情理得多,完美的年轻神父Dane的死亡依旧让人难过,Ralph抱着荆棘鸟的美梦终究死在澳大利亚遥远的牧场……私以为第一集是最好的,Mary Carson死后的剧情开始变得不那么appealing,可能是因为演员演得太有魅力了,以及女童Meggie和Ralph的对手戏更有神父在传递宗教普世慈爱的感觉,而非romantic love。

 2 ) 致命的痛苦 华丽的谢幕

刚刚看完了荆棘鸟 想要从脑袋里腾点东西出来
看得没有很投入 但还是一部好片
细细体味一番 我觉得这故事真残忍
每一个角色 都那么可悲 大概只有Justine算是有了一个勉强幸福的结局
其实作者为什么不残酷到底呢
在最后的一个飞机飞过的镜头里 我怎么就觉得它那么摇摇欲坠呢
惨烈到我都不知道要从哪一个角色入手
说Meggie吧
她爱的每一个人都死了
我觉得当故事的发展婉转成如此之后 她在我心里面倒像是一个魔鬼
她何尝不是一个魔鬼呢 一生都在和上帝争夺被爱的权利
就像Satan 是一个被上帝抛弃的灵魂
可是用付出爱的方式与上帝抗争 不会得到上帝的一丝怜悯 因为上帝无爱
Dane是多么纯粹的教徒啊 他在选择上帝时甚至没有Ralph那样的挣扎
可是他也被无情地带走了 如果上帝的意志不可违抗 那么我们只能怪Meggie
是因为她偷走了本应属于上帝的东西——Ralph的心
我始终没有办法喜欢Meggie 因为得不到 她宁可用偷的方式来报复
她对Dane偏袒的爱 以及对Justine无情的冷落 好像都成了她报复这个世界的工具
你的母爱怎么能做到那么自私
不对 你付出的不过是你爱情的另一种形式
无论是对Dane还是Justine 你都算不上一个母亲 因为你没有母爱
再说Ralph 我想他是这个故事里面最悲情的人物
他有太多的欲望 名誉 地位 成就 还有爱情 可是他却没有一刻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
他就是Meggie和上帝交锋的对峙点 他被无辜地撕得四分五裂
他以为他要的是上帝的教诲 可是Meggie告诉他那只是对自己野心的掩饰
他以为他要的是Meggie的爱情 却发现这个女人无法填补他所有的爱
他只是一个愿意付出大爱却割舍不了小爱的男人 为什么 两者不可以兼得呢
我相信没有亲历过爱一个人的人是不会懂得如何将爱奉献给更多人的
所以大爱和小爱是不能相抵触的
可是在这个故事里 上帝是如此的狭隘 他和魔鬼一起 联手欺骗着这样一个普通的男人
Ralph成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其他死去的人也一样 世界上的每一个普通人都一样啊
上帝无爱 上帝在另一个维度变成了魔鬼
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迫颠簸在通往天堂和地狱的道路上 不知道前方究竟是地狱还是天堂
直到Dane死了 Ralph才可以知道他是自己的儿子 因为在那之前他还有梦想要去实现
而儿子 将会是一个致命的阻碍
Meggie没有告诉他 也是可以理解 但既然都这样了 为什么最后儿子死了 你又坦白了
在说着这一切的时候 这个女人一脸的无情 那个男人的眼泪也无法让她心碎了
Meggie可能是在生命的抗争中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
可是一个不知道如何选择的人是那么脆弱 你能体会吗
Meggie从未真正体会过这个男人的感受 她或许是无法体会 所以只好选择接受
因为她知道自己勇敢地爱着 看清楚了自己追求的目标 就放手去搏
她只知道自己爱这个男人 凭借这永远正义无害的爱 便可以变相地拥有他
可是这样的无牵无挂对于Ralph来说 是何等奢侈啊
他被各种欲望牵绊着 他没有办法让自己只选择其中之一
这其中的痛苦 Meggie又怎么会懂
或许你会希望她早早告诉他Dane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但这样可能会让Ralph回到Meggie身边
可就算是这样 他仍不会幸福 他仍会挣扎 仍会痛苦
就像他说的 这是命运 注定了他要当牧师 注定了他要用一生去爱一个女人
而你看到这样的人生 难道不心酸吗
荆棘鸟的寓意真的是爱情吗
真爱是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为爱而亡才能得到全世界的景仰吗
我更愿意相信它隐喻了生命的别无选择
每一个人都是一只荆棘鸟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觅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然后用这致命的痛苦换来生命华丽的谢幕

 3 ) 花絮

看了一段对主创人员的采访,是2003年拍摄的,又看到了理查德·张伯伦。头发已经全白了,比《荆棘鸟》中稍胖一点,虽然身材还没有变形,但是完全像个老太太了。为什么隽美的男子年老后会变得像老太太呢,还没有外貌普通的男子耐看,是因为漂亮的男人都有些女人气质吗?真是耐人寻味。
据说张伯伦是1934年出生的,那么,他出演《荆棘鸟》时已近五十岁,而接受采访时则近七十高龄了。采访中他精神状态很好,对这个角色的钟爱溢于言表,他眉飞色舞的回忆着拍摄花絮,对每一个参演的演员大加赞赏。其中他最推崇的就是扮演玛丽卡森的那个演员,说在剧中最难忘的一场戏就是玛丽卡森生日宴会后的两人分别前的那场,认为她表演得非常精彩。张伯伦说,barbara stanwyk在《荆棘鸟》中的角色可能是她出演的最後一个角色,而以这样精湛的演技完成自己的告别演出,真是令人赞叹……
有一场戏,是拉尔夫淋雨后在大房子的前廊将湿透的衣服除下,当他全裸时,玛丽卡森出现在面前,二人有一段对手戏。实拍的时候,barbara stanwyk走出来,突然忘词了,大家都非常惊讶,因为她一向都准备得很充分,从来没有忘词的现象。过了一会,barbara stanwyk才说:SORRY,我已经太久没有站在一个全裸的男人面前了……讲到这里,张伯伦笑成了一朵花,说道:我觉得这真是对我的赞美哈,居然使barbara stanwyk兴奋……
在制片人的讲述中,我们得知这个剧本打算到澳洲实地拍摄,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几乎所有拍摄场景都是在美国搭建的。场景完全符合要求,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澳洲特有的动物--袋鼠。于是他们租借了一只袋鼠,在实拍那天,天气非常炎热达到38度,可怜的动物蹦了一会就晕倒在地,大家连忙围过去对它进行抢救,好在袋鼠只是中暑了,喂了些水、休息了一会就恢复了。于是,我们终于看到剧中唯一的袋鼠。
据说拍摄前夕有很多女演员前来试镜,争取梅吉这个角色,有金·贝辛格、珍·西摩尔、米切尔·菲佛等等,最终还是选择了现在这个演员。金·贝辛格肯定是不合适的,她太华丽,珍·西摩尔呢,又过于温婉,不知道米切尔·菲佛出演会怎样?会是一个怎样的梅吉?她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了。
有趣的是,剧中扮演梅吉和卢克这一对怨侣的男女演员居然因为此剧结缘,后来结婚并有了三个孩子。

 4 )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上帝不负卿

说来也是颇有趣,第一次听说荆棘鸟是在小学时,从某本杂志上看到,那篇早已记不清是什么内容的文章里引用了荆棘鸟的说法,从那以后,荆棘鸟的故事一直念念不忘。
很少看美剧,也没有读过原著。看剧的过程中偶尔会想到“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样用滥了的句子。
故事从一个温暖的相遇开始,富有的老女人玛丽让弟弟一家来到自己的地盘给自己干活,许诺等自己死了以后遗产全给他们。神父前往车站迎接这一家子,挨着介绍完了一家后,从父亲背后探出一个瘦弱可爱的身影,抬头向神父微笑,从此神父沉入了这个眼眸再也无法自拔,这个名叫梅吉的女孩也就此开始了和神父拉尔夫纠缠爱恨的一生。
我想没有几个人会不喜欢童年这个部分,拉尔夫一心想往上爬,没有人理解他,唯一理解她的玛丽却想通过金钱和权力诱惑他。梅吉作为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孩,爹不疼妈不爱,妈妈眼里只有几个儿子特别是大哥弗兰克。两个人成为彼此生命里唯一的存在。
拉尔夫送梅吉去上学,让她受教育。梅吉向拉尔夫倾诉心事。梅吉初潮来临以为自己要死了,拉尔夫一边尴尬一边耐心地向她解释男女的结合。梅吉天真地问他,我和你之间也可以这样吗?这些一个个桥段组成了梅吉童年美好的的回忆以及和拉尔夫之间的感情基础。我想我之所以不喜欢长大后的故事除了两个人的纠葛里掺杂了太多现实的因素,还因为两人的过去实在太过美好。还记得五月天有句歌词唱:难道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还有《杀手莱昂》里玛蒂娜问莱昂,是只有童年如此痛苦还是一直都是,莱昂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婶婶玛丽的最后一个生日上,梅吉以惊艳全场的方式出场,神父与别人说话都心不在焉,她何止惊艳了他这一瞬,她惊艳了他的整整一生。生日过后,玛丽去世,却留下了最后的杀手锏,在原本的遗嘱上新立了一份遗嘱,把所有财产留给教堂,由拉尔夫统管。逼迫拉尔夫在财产地位和梅吉之间做出了选择。律师都请求拉尔夫把新遗嘱撕碎给梅吉一家应得的一切,可拉尔夫没有,他果然如玛丽希望的那样,选择了名誉和地位。拉尔夫虔诚如一,可这并不代表他的身上不具备人性,这正是这个人物有趣的地方,既怀着忠于上帝的善良虔诚,又带着人性本身的贪婪和对爱欲的渴求。人性和神性在拉尔夫身上矛盾又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这也是他内心屡次挣扎的原因。如果拉尔夫是个干干脆脆的坏人,这个故事也就不会那么精彩了。
拿了钱的拉尔夫成功混出头当了主教,而梅吉为了忘记拉尔夫选择和追求自己的工人奥尼尔结婚,离开从小长大并有着和拉尔夫美好回忆的故土去了昆士兰,可婚后生活并不如梅吉想象的那样美好,奥尼尔终日沉浸于工作很少陪伴在梅吉身边,也不关心她,仿佛还过着单身汉的生活。梅吉在好心的帕迪夫妇家做女仆,得到夫妇两人的照顾。梅吉为了挽回奥尼尔的心,设法让自己怀孕以为奥尼尔就会买房安定下来,没想到奥尼尔暴跳如雷,认为即将出生的孩子是个拖累,与梅吉大吵一架后离开。伤心过度的梅吉晕倒在地,孩子即将出生,却面临生产风险,危急时刻,拉尔夫赶到给了梅吉莫大的安慰,最终母女平安。
拉尔夫一直珍藏着当初与梅吉分别时,梅吉拿在手中的玫瑰。他把它做成干花压在书里,却被上级看出他的心魔所在,劝他回去了结此事。那朵夹在书里的玫瑰让我想起了《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弗洛伦蒂诺在暮年送给费尔明娜的白玫瑰。一朵简简单单的白玫瑰,一生的爱和执念都在其中。
我是在B站看的,虽然是好剧,弹幕却少得可怜,梅吉与奥尼尔结婚时,看见弹幕里有人吐槽梅吉在婚礼上还是穿着那条已经穿过好几次的粉色长裙,与其揣测是剧组太穷逼没钱给女主买结婚礼服我更宁愿相信是有意而为之,那条长裙是梅吉成年后第一次以“女人”的身份而不是“孩子”出现在拉尔夫面前,婚礼上穿这条长裙,除了要开始新的生活与这条象征少女时代的衣裙作别,也为了最后纪念与拉尔夫的曾经。
当梅吉因为生产困难,丈夫又不在身边孤苦一人时,拉尔夫不经意间推门进来,看到那里的时候我差点都要哭了,这个人,最爱又无法得到的人,曾经贯穿了自己整个生命的人,与别人结婚就是为了躲避他,千方百计地想要忘记的这个人,在这种时刻,出现的,也还是这个人。
相信许多人都听过人生而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可在我看来,最苦不过求不得,因为前面几种都可以用求不得来解释,求不得长生,求不得青春,求不得健康,求不得永恒,求不得与爱人长相守,求不得一知己,求不得大彻大悟。对他们两人来说,彼此就是对方的“求不得”,亦是所有痛苦的根源。得不到的从来矜贵,各自一生的追逐以有所得。
生下孩子的梅吉在帕迪夫妇的建议和安排下外出旅行,期间仍然思念着拉尔夫。拉尔夫则无法忍受自己的心魔前来找到梅吉,两人度过了甜蜜的几天。荆棘鸟之于他们,何尝不是飞蛾扑火的另一种解释,就像明知道会死,可荆棘鸟仍然会把尖锐的荆棘刺进胸膛只为唱一支歌,飞蛾仍然会奋不顾身扑向那会让它焚烧得尸骨全无的火焰只为一丝火光,他们明明知道这是禁忌之恋仍然义无反顾地爱到忘我。
有时候我也想吐槽拉尔夫和梅吉是自己作死,自作自受,拉尔夫无法允许自己深陷于是让梅吉结婚,梅吉为了忘记拉尔夫嫁给自己的追求者,哪里来那么多早知当初,根本没有那么多正确的选择,能做的就是让选择变成正确的。当看到拉尔夫为梅吉痛心,责问奥尼尔为何不好好对梅吉时,多想给他一拳把这个神父打倒在地告诉她,梅吉的今天你要负大责任。
梅吉也是不作就不会死,本质来说,梅吉还是太过天真,先是天真地相信拉尔夫会抛弃做神父和自己,再来是天真地相信与奥尼尔结婚就会忘了拉尔夫,有了孩子就能让奥尼尔收心安定下来。
世上到底有没有命运呢,应该是有的,一个人的本质不变,就算给他一百次机会回到过去,他还是会曲曲折折做出和当初相同的选择走上同样的道路。你告诉有的人,不要这样对你没好处,可在你看来很容易简单的事,人家因为各种局限就是做不到无法理解。或许我们有时候应该大骂一句:管他妈的。然后痛痛快快地做出选择,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短暂欢乐过后,拉尔夫再次离开了梅吉,再次回到了他选择的上帝怀抱,或者说再次回到了红色的权势之路中。回到昆士兰的梅吉穿着花裙,头上别着红花,抱着孩子去找奥尼尔,奥尼尔对梅吉的到来大为意外和恼火,梅吉狠狠地痛斥奥尼尔,不得不说,虽然我一直爱的都是小时候那个小天使梅吉,可此刻的梅吉是她婚后最美丽的一瞬,比她在婚礼上都还要美丽,毫无顾忌,勇敢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与奥尼尔结婚是梅吉自己选择吃下的苦果,所以她亦勇敢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将孩子带回故乡,同时发现自己怀上了拉尔夫的孩子,梅吉带着甜蜜和苦痛隐瞒了这件事,除了早已看穿一切的母亲知晓。
在这部剧的后半段,X年后这样的字幕时不时出现,除了能从拉尔夫日渐花白的头发和梅吉日渐苍老的面容看出时光飞逝,仿佛一切都还很慢很慢。
梅吉抚养长大了大女儿朱思婷和二儿子也是她最爱的孩子戴恩。仿佛是宿命般,多年后重回故地的拉尔夫与戴恩一见如故,并促使戴恩说出自己也想成为神父的想法,梅吉再次受到打击却不得不接受事实,让拉尔夫带走梅吉。
这剧里挺有意思的一处是拉尔夫是彻头彻尾的拥护宗教者,笃信上帝。以梅吉和梅吉母亲为代表的剧中女性却大都不相信上帝,并坚定说要与上帝安排的命运抗争。从头到尾,受苦的却大多是她们,莫非真的触怒了上帝,要给她们的命运带来痛苦的安排和报应。
看似拉尔夫是胜利者,却不如说他是最光荣的失败者。戴恩跟随拉尔夫学习并如愿以偿正式通过考验向拉尔夫靠近中,可在一次意外中,拉尔夫为了救人不幸溺水身亡。在日日思念儿子并等待儿子回家过圣诞节的梅吉接到这个消息后反应得比所有人还平静,仿佛早已料到会如此。
在葬礼上,拉尔夫为戴恩祈祷,此刻,他还不知道这个已经闭上双眼的逝者既是让他骄傲的学生也本该是最让他疼爱的孩子。
葬礼过后,梅吉与拉尔夫私聊,梅吉向拉尔夫道出了她隐藏多年的秘密,“我得不到你的一切,只能用偷,可这个偷来的部分却是最好的,就是戴恩。戴恩,你和我的孩子。”说这话时,梅吉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居高临下地说出这番话,比起悲伤,更多的是报复的快意和骄傲。可我一点也不反感她此刻的盛气凌人。拉尔夫在巨大的震惊中悲痛到极点,向梅吉伸出手,梅吉却毅然决然地离开。此刻我脑内的歌曲是“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找回来~~~~。”
写到这里,和梅吉一样,已经无所谓上帝,无所谓胜利失败了,因为,太累太倦了。
一直不得梅吉疼爱的大女儿朱思婷认为是自己害死了戴恩,要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爱人留在这里陪伴母亲一生赎罪,梅吉不认为是朱思婷的错却不愿意说出口,梅吉此处打脸啪啪啪。记得小时候,梅吉因为得不到母亲的爱在草丛中哭泣,拉尔夫来安慰她时,她坚定地说:“要是我有自己的孩子,我绝对平等地爱他们每一个。”可梅吉是怎么做的呢,她把爱毫不吝啬地给了戴恩,却懒于给予女儿朱思婷,重复地走上了当初母亲的老路。
剧中母亲开导梅吉这段也挺精彩,打开了女儿多年的心结,母女彼此原谅和理解。梅吉也因此勇敢地向朱思婷讲起往事,让朱思婷心绪开朗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爱情。
最后,朱思婷的爱人来告诉梅吉拉尔夫身体状况很不好,梅吉在花园里找到拉尔夫,两人絮絮叨叨地说话,没有人比对方更了解自己,也没有谁比对方更爱自己,梅吉选择原谅拉尔夫,对他们来说,他们其实从未恨过对方。梅吉大概就是拉尔夫心中荆棘鸟的化身,用生命换来唱一支歌然后在这首歌上诞生唱歌最动听的鸟儿,用一生青春美好来爱一个人然后在时光的灰烬上换来此生不悔。生命最后一刻说什么呢,聊聊天就好了,随便说说什么,只要你在身边,那些海誓山盟动听的情话有哪一句比得上此刻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梅吉蹲下来,头靠在拉尔夫腿上,好像一切回到原点,她还是他的小女孩,他就是她的世界,拉尔夫轻轻把手抚上梅吉的头,两人慢慢地说话,可是聊着聊着啊,拉尔夫的头慢慢垂了下去,手也掉了下去,梅吉的眼泪流淌,站起身把拉尔夫抱在怀中,头枕在他的肩,脸庞贴着他的脖颈,摩挲缠绵。
故事结束了,故事很精彩。
一片白茫茫里面,让情痴一洗恨怨。今世若无权惦念,迟一点,天上见。

 5 ) 《荆棘鸟》观后感

书看完后,我又将《荆棘鸟》83版的电视连续剧看了一遍,它一共8集,拍得很好看。拉尔夫和梅吉的扮演者都很好,扮演拉尔夫的演员虽然有些偏老,但是他那优雅、从容的气质,他那看梅吉的眼神,让人心荡神怡,他的演技也非常好。梅吉的扮演者也太漂亮了,与他们相比,朱丝婷、戴恩、雷恩的扮演者选的有些逊色。此外,电视剧将故事情节处理的更好了一些,也合乎逻辑了一些,里面一些人物也有了一些血肉,对小说也做了更清楚地阐释,结局拍得更明确。在电视剧中,梅吉的哥哥们会时不时地流露出关心妹妹的言行;菲也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她渐渐地从回忆中苏醒了过来;发现梅吉爱拉尔夫,并对她进行劝告的人,由爸爸帕迪改成了斯图,这显得更真实,斯图与梅吉相差岁数最少,两个人几乎一起长大。总之,电视剧非常值得一看,可评5分。
另外,在看到宣布遗产那一段时,我觉得梅吉一家表现的太高贵、善良了,与此同时,映衬出的拉尔夫呢?是多么的自私,有心机,为了自己的抱负,也可以说是野心,继承了遗产。电视剧处理的还好一些,书中的这段,拉尔夫显得更让人不喜欢。里面的菲也让人很生气,她如果多关心一些梅吉,对梅吉进行一些引导,梅吉会得到幸福的,他会慢慢将拉尔夫忘掉,找个爱她的人,去过自己的生活。
看电视剧时 ,我时时会有揪心的感觉,看到最后片尾处,我不禁热泪盈眶,也不知道心怎么那么酸。
电视剧里对朱丝婷的笔墨拍得太少了,她与雷恩的爱情最后因雷恩的努力,而圆满结局,这是值得庆幸的,雷恩真不愧是个优秀的政治家!

 6 ) 放到现在看,这是个什么故事

我在很早以前看荆棘鸟(书)的时候,第一个反应跟大家一样,也觉得这是个关于爱情的拧巴故事,当然了,我那时候想的也是比如男人有野心追求的是成功,而女人只想要爱奉献了自己的BLABLA。 到了看电影的时候(应该说是迷你剧),年纪也没大多少,满脑子装的全是这个拉尔夫够不够英俊梅吉够不够美丽之类的问题。 但现在重看电影,我才明白,读者有无宗教体验对于理解这本书是至关重要的——在西方世界,由于大家普遍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底子,基本不成问题,但在没有这种宗教传统,或者说基本已经没有信仰气氛的中国就要困难许多。 实际上,对于有宗教体验(不管是什么宗教)的人来说,很自然地就能理解拉尔夫对自己所发下的神圣誓言的坚持——和在世俗世界里换工作不一样,在信仰面前,人根本没得选。拉尔夫的纠结不在于要不要为梅吉放弃上帝,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这一宗教情结,按照他的说法是It's my fate。 退一万步说,即使拉尔夫想放弃,天主教教团也不会容许他放弃。为梅吉放弃教会在世俗社会中另辟蹊径根本不在他们两人和周围任何人的选项中。 就连最老谋深算的玛丽·卡森想的也不过是破坏他的完美,想让他堕落,打破誓言。注意,不是不当教士,而是想让他为了在教会的前途亲手推开和伤害梅吉以惩罚他的骄傲。也许梅吉小时候还有拉尔夫可以不当神父的幻想,但是成年后,她也是逐渐明白、接受和尊重拉尔夫这一底线的。 因此,和之前阅读这部书时的感受完全不同,我如今不是很责备拉尔夫的“野心”和“虚伪”——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热爱的和命中注定的职业中表现完美并获得奖赏。拉尔夫为了蒙神嘉许,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挣扎过——他自认为这样离神更近(这更像职业道德吧?)。当然,在理想的情况下,完美教士是必然会被梵蒂冈赏识,拥有更多权力和做更多事情的——这个路径姑且可以被称为他在职业里的一种野心,但无论怎样,拉尔夫确实是有着深厚的宗教情感的,他命中注定属于教会。 拉尔夫纠结的是要不要严守vows做一个完美教士的问题。虽然之前夺取玛丽·卡森遗产已经破坏了vows,但是在那个问题上他还可以自己骗自己,说那是为了教会(同时也破罐破摔摆脱了梅吉)。但在爱梅吉这个问题上,他所经受的挑战要多很多。 毫无疑问,终其一生,因为某种奇妙的缘分,拉尔夫是全身心地爱着和渴望着梅吉的,这是他作为普通男人的本能。但拉尔夫的拧巴和痛苦之处在于,非要否认这是普通男人的爱,因此要将其中的肉欲成分全部去掉,硬生生塞进“精神之爱”的范畴——这简直是当自己是上帝了(这是大罪,这是骄傲)。而梅吉对爱的看法却完全是普通人的,灵肉合一的,爱他就要给他自己的一切,电影里说是despite everything,她将自己的肉体和灵魂都向他敞开了。 由于他们两人对这段爱的理解有着根本差异,成年之后,梅吉越奉献,拉尔夫就越痛苦。 拉尔夫其实从不讳言他爱梅吉,因为他所指是精神之爱,不会打破有关教士贞洁的誓言,因而是安全的。但梅吉对此的理解却恰好相反,而且她凭借本能知道,拉尔夫对她怀有的是比一般男人更深厚更具本能的爱(他们的肉体关系应该是异常和谐的)。可怜拉尔夫无法承认的是,当他全身心被梅吉吸引时,就会越发感到自己构筑的“精神之爱”的堡垒不堪一击。 梅吉的爱不但会使拉尔夫打破vows,最糟糕的是会首先引发他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危及他的地位或者升迁,事实上,后面他们的关系根本就没有引发任何世俗纠纷,这不是狗血八点档权谋剧)——试问哪个男人能那么痛快地就彻底毁掉自己辛辛苦苦构筑的精神基石呢?又有什么人能立刻打破自己在神面前真诚发下的誓言呢?只有那些没底线,对“誓言”二字没有感觉的人才会迅速权衡和选择吧?如果拉尔夫不这么纠结和痛苦,那他反而是寡廉鲜耻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个选择的故事。 书与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书写的更为复杂更散一些——可能在那个年代作家们都有表现时代或者在一家人的生活中描写历史的雄心吧(比较典型的就是战争风云这类小说了)。这部书也写了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在一战二战之间的自我觉醒和在英联邦中挣扎追求认同的过程,中间还包含拉尔夫和维图里奥枢机主教想方设法让德国人宣布罗马作为不设防的城市的那点教廷历史——当然作者没有写太多。书中的拉尔夫确实内心更复杂,手法更狠辣也更接近一个普通的野心勃勃的男人,因此,他和他的朋友枢机主教维图里奥之间的交锋也更有意思一点——两个聪明男人在一起斗智斗勇互相欣赏总是很有看头的。 而电影有意识删掉了澳大利亚那条线,甚至连二战都没有出现过,因此也删掉了梅吉的两个在战争中受伤的兄弟。所以它变成了一部更单纯、让世俗情感和宗教冲突更突出的电影——因此凡是在书中死亡的人在电影里基本都悉数都出场了,包括梅吉的小弟弟哈尔,因为只有生死才能轮到上帝——这位真正的主角上场。 在我看来,这里的主角变成了:上帝对垒一票凡人,维图里奥、拉尔夫、玛丽·卡森、梅吉、菲和戴恩。它变成了一部三代人在上帝眼皮底下运用自由意志进行选择的电影——当然,说到上帝与自由意志,这其中就存在着某种二律背反。本书的文眼反而是在电影中段由红衣主教维图里奥讲出的:上帝给我们人类自由意志这样一个礼物去选择,但你同时也将背负这个礼物带来的重负。荆棘鸟是自愿去选择那根刺的,它唱出了最美的歌,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命运,也是它自己的选择。 这个意象因为带有太浓厚的美学色彩,读者容易坠入什么最美的歌之类的煽情部分,而忽略掉其中关于命运的沉重。其实,即使荆棘鸟唱出的是世界上最不美的歌,那又怎么样呢?关键在于,选择为这首歌而死,是它的命运(这中间包含的又是一个命运与自主精神之间的二律背反)。 电影中的这几个主角,除去枢机主教维图里奥和玛丽.卡森(他们扮演了施加影响,试图改变其他人命运的角色),而其他人的人生无论残缺也好,悲惨也好,幸福也好,都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外人无从置喙,也无从评判谁好谁坏——事到临头,你只能做出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并不能让你避免你的命运。 菲在书里说过一句话,其实很妙:“我的痛苦只是我的”,这是她在痛苦中唯一可以引以为安慰的——她的话很完美地概括了这个意思。 同时这也是一部描述个人在宗教中不断修正自我认识的电影:拉尔夫要维护自己“完美教士”的形象,死抱vows不放,他认为这才是上帝赞许之道。但是他忽略了其中蕴含的危险因素,vows是要被严格遵守的,但是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能被死守的,在这里,发心很重要(原谅一下我使用佛教的语言,因为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死守戒律,他不懂得谦卑、没有守住贫穷,更加不懂得爱和牺牲——这种对完美自我的在意和维护未免太骄傲、太自私,太狡猾了。正如维图里奥指出的:“这是骄傲,这是最糟的,拉尔夫,宽恕不是你能做出的,能够宽恕的只有上帝,你首先只是一个男人而已。”“是时候担负起你的重负了。” 当然,说到这种牺牲——以牺牲自己的完美去治愈或者拯救另外一个灵魂,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成立,多数人一般只会用这个借口去干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拉尔夫最终和梅吉结合,这一所作所为到底是不是对她的拯救,或者说上帝究竟怎样裁判他,不是能由他说了算的,如果他认为这就是救赎,或者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怎样怎样,这仍旧是自大。实际上,电影直到最后才让饱受折磨的拉尔夫发自内心说出了谦卑的话语,即懂得不顾一切去爱的梅吉可能比他更靠近上帝。

这套剧是一部简化了,更为善良、甜美和单纯的书,原作者极其讨厌它,认为书简直被改成了一坨屎,情有可缘,大概觉得它过多强调了迎合普通观众的那部分爱情故事吧,而且拍得相当地“世俗”。相当于一个有历史厚重感,有写作雄心的人的作品被直接从成年人读物降维弄成了“傻白甜”的爱情剧。而且其中挑衅、叛逆和现实主义的部分,被调和得像碗可口的蜂蜜水,让人哭笑不得。我虽然可以理解作者的感情,但仍旧觉得作为改编电视剧来说,它是合格的。

老实说,现在从我作为成年女性的视角看来,书中的拉尔夫实在自私自利和招人讨厌(确实更真实),包括和梅吉结合以后回到枢机主教处忏悔时,他仍旧非常自我,大谈自己的痛苦,直到被枢机主教指出才收敛了一些。但电影里的拉尔夫却更善良更温柔些,在完美自我崩塌之后,他的痛苦被张伯伦演绎得十分动人。从那一刻起,他的眼神不再冷漠、超然和不为所动,枢机主教的用意也正是如此:唯有经历过普通人烦恼的拉尔夫,才能够真正理解他人的痛苦——唯有经历过堕落的人方明荣辱兴衰之道。而拉尔夫在经历了这一切后,在枢机主教面前说出了:“我不能将她作为我自我拯救的方法,这是最大的自大”,“我要能像她一样去爱该多好啊”这番话,也算是孺子可教了。所以维图里奥当时欣慰、悲伤而怜悯地握了握他的手。 我记得张伯伦在一个访谈里说,他当时对这个人物有些意见,觉得他可以更坚强一点,好吧,我承认,我倒是更喜欢这个温柔、善良的拉尔夫。 电影把他和枢机主教之间那种复杂的两个聪明人之间的友谊也简化了,他们两人在书中从互相防备试探、到达成了和解和依赖,到彼此了然对方的弱点花了半辈子,枢机主教像猫一样,即使在最迷人的时候也是具备利爪的。但在这里,两人的感情和友谊被刻画得更真挚,更温柔甜美一些,枢机主教成了拉尔夫关键的引路人。理查德·张伯伦和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演得非常好,小时候只注意爱情了,没注意他们之间的交锋,实际上本片的核心确实是由他们两人的交谈点出的。 电影的神来之笔是加入希腊悲剧《菲德拉》,借枢机主教之口讲出骄傲是一种大罪,还有自由意志和命运之间二律背反的关系。要是讨论这个问题,估计要另写1万字,这里就掠过不提了。 小时候还有一个盲点是不懂得欣赏理查德·张伯伦的美,他其实有一张皮肤贴着头颅生长的面孔,几乎没有赘肉(身体也是),这种脸极清癯,极古典,极富雕塑感,绝对抗衰老,经常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里。换言之,这种脸相的人大约是更容易让人看到灵魂的,一旦愤怒和痛苦就几近狰狞。当时,我只觉得这张面孔非常特别,特别到了无端让人害怕的地步。当然,即便是当年纯HC,我也没蠢到选纯正美国甜心美男的长相,候选人都是腐国人。很多人都抱怨拉尔夫显老,但是在书中,拉尔夫见到童年的梅吉时已经是28岁了,这个角色的多数重头戏都集中在40岁以后,所以就理解为什么包括菲奥娜在内,导演选的都是年纪大的演员了。 当时也不懂得欣赏张伯伦的演技,现在才明白他演技的高明,那细微的感情流露和不动声色的演绎:拉尔夫看着梅吉时的那种专注,那种从眼中露出慢慢漾到嘴角的微笑;成年梅吉穿着玫瑰灰礼服第一次亮相时,他先是由衷欣喜然后意识到她已经长大的不情愿;独处时“如同神圣披风般披挂在身上”的黯然神伤;给圣餐看到酷似梅吉的小女孩时,恍惚片刻眼中忽然充满了泪水;包括他与芭芭拉·斯坦威克之间火花四溢的对戏,真是难得的视觉享受。张伯伦的演技确实内敛精湛,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话说有漂亮臀部和腰的男人穿黑色束腰的法衣是多么美啊,在法衣下不拘小节地穿马裤和长靴简直不要太撩人……我在讲什么胡话)、气质高贵典雅,放到现在和后辈比拼演技,他也仍旧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演员。 同样,到了现在,回看编剧是如何将这本书改为剧本的,也不得不赞叹,这真算是相当成功的改编了:结构合理,人物性格基本忠实原著,几乎没有浪费任何细节。虽然可能少了些大时代感,但我也感激他们既没有将其塞入一个120分钟的电影,也没有为了拖长而拖长——幸亏那个时候正好是迷你剧火起来的时候。实际上我觉得《乱世佳人》这样的片子,拍成4集的迷你剧是最合适的,以当时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这样经典的选角,塞入一个电影也还是嫌太仓促了。荆棘鸟这部剧,女主角的化妆、表演还稍有那个时代电视剧的痕迹,有些情节处理得很仓促,但整个制作确实是高水准的——虽然现在看那个“梵蒂冈”确实是寒酸了点。 这里面只有两段情节设计得比较诡异,一段是拉尔夫拒绝梅吉的亲吻走开后,梅吉大声告白说你会回来的因为只有我爱你BLABLA,其实她不用这么话痨别人也能脑补,这么演感觉一下子像回到了80年代的美国狗血剧《豪门恩怨》。一段是神父在继承遗产之后对她说我要走了,这样总比我在这里看着你嫁人好……理论上,拉尔夫这么含蓄自律的人是说不出这种话的,他一直在努力向自己证明他只是从精神上爱着梅吉,这样一个一直固执地要把肉体和精神之爱分离来看的人,他可以很真挚地在大庭广众下承认自己爱梅吉,事实上他也确实反复这样讲了(而梅吉正是这样误会的,她以为他说的爱是灵肉合一的)。但是看不下去她结婚这种话顶多在脑子里一闪而过(书里确实处理为了内心斗争),他是死都不会讲出来的——你如果只是爱她的灵魂,尽可以大大方方去爱,你怕见她结婚做什么,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以张伯伦这样的好演技,被迫讲出这种话来真是智商都LOW掉了。 最后,我想了想,这部剧为什么不能重拍,也确实没有重拍,是因为它描述的其实是那个已经逝去的较为单纯、古老和友善的世界。拉尔夫和梅吉之间除了上帝,真的只有彼此,那是萌发于澳洲那一望无际苍茫草原上的一朵玫瑰花,在风中摇曳,默默盛放后凋零,逐渐融于泥土,仅此而已。而现今的观众大概对这种单纯的美好已经无法产生共鸣了。 你能想象这种剧本落到于妈或者其他狗血剧的编剧手里会怎样吧?首先它会变成80集而不是4集。然后,拉尔夫会因为他和梅吉的关系被同僚或媒体曝光,引发教廷撕逼大战,梅吉会在这边被坑蒙拐骗经历各种坑爹男人,各种腹黑邻居还要出来挑拨他们争财产验DNA,菲奥娜的前任情人还要跳出来跟帕迪抢老婆,最终广大腐女还会在播放过程中一遍遍跳出来给卢克和好基友阿恩、拉尔夫和好基友枢机主教(话说他们双手相握,捧脸和拥抱确实是很甜蜜啊)刷YOOOOOO…… 是的,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基调和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破玩意的基本走向。卫道士们还得不断地“渣”绿茶"地叫个不停。 想想看,那时,梵蒂冈还郑重其事抗议了荆棘鸟,在这个更为世俗化的时代,梵蒂冈大概对这种级别的作品都应该一一点32个赞才对——搞出无性生殖的《天使与魔鬼》都算客气的了。 现在能想到可以演拉尔夫这个角色的,大概是丹尼斯戴路易斯、拉尔夫·费因斯和杰瑞米·艾恩斯,这三位英国男演员在35岁到40岁左右是最合适的这个角色的,费因斯在英国病人那个年纪的样子,简直不作第二人想。但是他们都不是这一代人,且是大银幕演员(不可能去演美国电视剧)。新一代里,也许伊万·麦克格雷格小舅在演完《天使与魔鬼》之后也可以试一试。 最诡异的是,这个电影里的戴恩我现在一看就觉得眼熟,想起来大惊,其实他就是一个没有长好的拉尔夫·费因斯呀。

 短评

男主角长得很狗血

4分钟前
  • 意闲
  • 还行

I believe I've waited too long and have too many things to say to this show. ... any why doesn't Gone With the Wind take on a mini?

7分钟前
  • 闻人林
  • 推荐

小时候就很喜欢这本书,偶然发现这个电视剧很开心,演员的气质基本上和想象中的一样~

9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力荐

最爱的剧之一,每年都要挑时间重温这部剧和原著小说。chamberlain 外表儒雅、权势执着、内心挣扎的Ralph神父完全符合我对小说中的幻想。对爱的一见倾心,Ralph既想拥有却又在每次初限时极力躲藏,同时毫不隐瞒自己的醋意,他只能在现实与伪装中游走。Maggie对爱的执着追求,放弃也躲不过重拾的必然,独自隐忍守护秘密,终于击碎Ralph的面具后又扶于他膝抚慰他的心灵。为了爱,两位眼神尽是爱与恨的挣扎

10分钟前
  • AL包子
  • 力荐

演Meggy的演员真的很漂亮,就是声音太粗了……小Meggy太漂亮了!!这两个演员都哪儿找的啊……不过小Meggy刚一出场的时候我是心一沉,因为之前一直期待着那种很美丽的介于金色和红色之间的头发的颜色,没想到她的头发是黑色的……当时晕死……张伯伦真的很有气质的说。话说绝望主妇里面他还客串过一集,一出场立刻惊艳……话说他在里面还是演个gay,无语……音乐巨好听!!不过我也是看了六集就放弃了(我看的是被分割成八集的版本),原因也是因为男女主角的爱情暂时告一段落了。

14分钟前
  • Moss大妖
  • 推荐

你永远不知道上天给你安排的命运会如何,有些事情看起来你可以选择,但实际上,你无论怎么选结局都一样

15分钟前
  • winting
  • 力荐

1. MAGGIE就是荆棘鸟吧,为了一个信念,矢志不渝。2. 女人要有财产,这样MAGGIE就可以像她姑姑那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生活。其实这里面最酷的就是她姑姑,澳洲最富有的女人。3. 男主和女主演员我认为都很好,都非常高贵,让人代入感很强。4. 老片子真的可以看了,好像时空穿梭。

16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情窦初开的年纪看的这部剧,一次次希望男女主不要再分离,一次次的他们走不到一起。拉尔夫神父穿着修长的袍子美若神祇,少女麦琪是那般明媚艳丽,渐渐被时光煎熬,被不能相守的爱折磨的心力交瘁,情深缘浅,人间悲剧。

20分钟前
  • 晴夜聆枫
  • 力荐

大概是高中的时候在中央八套看的。当时很着迷。

23分钟前
  • frank1127
  • 推荐

名著改编算是电视剧吧。。剧情和纠结。。又是宗教虚伪和爱情的故事。。喜欢男主角有气质。。

26分钟前
  • vivien
  • 推荐

不记得什么时间看的,拍出了原著的情感。

29分钟前
  • 石头星
  • 推荐

最诱惑的制服不是机长不是纳粹军装,而是神父的黑长袍!禁欲气质太勾人啦!小时候最喜欢的爱情故事,初中就看过几遍了,剧里芭芭拉斯坦威克真惊艳啊,老了也很美。

30分钟前
  • 大黑骡子
  • 还行

少女初潮那段……慈爱的神父你你你 >////////< 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场戏 w 张伯伦还演过《三个火枪手》里的阿拉米斯呢 >< 可惜生活中的他是Gay TT 他演大反派功力也了得~~

35分钟前
  • 小檠的罗宾熊
  • 力荐

梅吉其实不是那只荆棘鸟 拉尔夫才是 梅吉是他所有的欲望和毁灭 以及永不停止飞行留下的血液

39分钟前
  • 蛋白斯基
  • 力荐

怎么突然间一看 是83年的?…… 呃 亏我还看了好几遍的。。

43分钟前
  • scarllet
  • 力荐

你爱我,爱上帝,但你更爱金钱、地位和权利

47分钟前
  • 归去来兮
  • 力荐

终于看完了,梅吉真美啊,那么多人觉得他帅可我觉得拉尔夫像一只比目鱼一样!!!!为什么比比西不翻拍这个剧!!!

48分钟前
  • 给我打钱
  • 力荐

毕竟是几十年前的电视剧了,在效果上还是不能和现在比的,个人觉得,里头的男男女女都不够靓,感觉粗糙,不过,说到底,还是有原著的厚实底子在撑着,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看来,剧本还是关乎生死的。

52分钟前
  • 约翰雷
  • 推荐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55分钟前
  • 力荐

是彼时宗教圈囿了人的意志,还是人心中的良善总需要时间来砥砺。当Richard Chamberlain在断背山上微笑,我还是无法忘记他如沐圣光的纯净高贵。一语成谶,那么让我双手合十,仅仅供奉自己心中那来源于一切善与美的精神洁癖。罢了,也想歌唱,像一只胸膛带刺,却从未放弃的,荆棘鸟。

6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